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广州市> 番禺人物

黄荫普

[公元1900年-1986年]

黄荫普为[公元1900年-1986年]

  黄荫普(1900~1986)
  黄荫普,字雨亭,广东番禺人,出生于广州。黄从小就喜爱读书、藏书。民国3年(1914),获广东省政府保送北京清华学堂读书。就学期间,经常去听梁启超有关国学研究的讲授。民国1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同年,以官费生资格被保送到英国和美国留学。其间,常到各大学图书馆阅览,目睹不少中国古籍善本、珍本流落国外,深有感触。民国16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士、硕士学位,并取得英国伦敦大学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资格。同年7月回国,任中山大学经济系教授。课余,潜心于目录学、版本学的研究。
  民国22年(1933),任中山大学经济调查处处长。先后主编出版了《广东纸币史》、《广州典当业》、《广州工商业》、《广州工人家庭研究》等经济著作,成为研究广州经济史的重要文献。民国24年6月,任商务印书馆广州分馆经理,利用赴上海参加会议之便,常向张元济、陈叔通、李拔可、孙伯恒等请教版本学知识,受益良多。同时致力于搜求广东文献。经多年搜集,其“书库所聚数逾百筒”。民国26年春,他在广州祖居建一小楼,题名“忆江南馆”,作为个人藏书之所。广州沦陷前夕,书籍大部分被盗,所剩不足十分之一。次年,赴香港商务印书馆办事处工作,得好友柳存仁、李佐梁、伊见思等人的鼎力协助,经过两年时间,又搜购乡贤遗著及手迹数百种。民国29年,将所藏书籍编成《忆江南馆藏书目录》。同年,因战事紧张,将留港古籍全部运往澳门商务印书馆支馆保存。有富商愿出厚资购其藏书,黄荫普以文献典籍攸关重要,拒绝将书出售。民国35年,任职于上海中央信托总局,暇余继续搜求典籍。是时,叶恭绰在上海重组广东丛书委员会,黄氏与简又文、陆丹林等人参加《广东丛书》的出版工作。1949年由上海调回广州,任商务印书馆分馆经理,并将图书4000余册由沪运返广州。旋赴香港出任商务印书馆协理。
  1952年,被聘为香港商务印书馆顾问。1956年回广州参观,为祖国建设热潮所感动,慨然将存放于广州的4000余册书籍赠送给广东省中山图书馆。1956年6月26日,国家文化部特为黄荫普颁发了褒奖状,以表彰他爱国爱乡的献书热情。自1959年起,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委员。同时,又在香港《大公报》“艺林”副刊先后以宇庭、宇翁、江夏、亦匠等笔名发表《叶昌炽鬻碑帖始末》、《阮元与学海堂》、《谈宋代三大书》、《袁崇焕墓》、《宝礼堂及其藏书》、《墨谈》等20多篇文史研究文章。1968年在商务印书馆退休。1971年,他将多年搜罗的广东文献中有关乡贤遗著之版本及有关广东文献著作书目70余种,按年份排列,上起秦汉,下迄近代,凡粤人著述及与粤有关之文字分别部首,并志其版、期刊及现存地点,共4000余目,编成《广东文献书目知见录》一书,受到海内外学界的称誉和推崇。1973年和1976年以古稀之龄,曾先后两次出游北美,在美国国会图书馆查获粤东先贤遗著书目1000余目,连同《广东文献书目知见录》共为6000余目,合编为《广东文献书目知见录附补篇》。这是他毕生搜藏、研究粤东乡贤遗著的结晶,是研究广东文献不可缺少的工具书之一。
  黄荫普热衷于广东文献研究,关心祖国教育事业及图书馆事业,先后多次向国内赠书,且谦逊地说:“捐赠微不足道,鄙意惟欲引起海内外藏家之兴趣,对国家作更大之贡献耳。”1986年1月9日,病逝于香港。 相关院校:

中山大学

  同年(公元1900年)出生的名人:
苏怡 (1900~1985) 湖南省怀化市麻阳
李振 (1900~1988)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
李大超 (1900~1984)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
秦咢生 (1900~1990) 书法家、篆刻家、诗人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
李洁之 (1900~1994)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
+ 更多公元190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6年)去世的名人:
陈耀真 (1899~1986) 陈耀真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
李伯球 (1904~1986)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
刁沼芬 (1905~1986)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
洪妙 (1904~1986)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
麦华三 (1907~1986)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萧焕辉 (1907~1986) 海南省琼海
+ 更多公元198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