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梅州市> 梅江人物

黄琪翔

[公元1898年-1970年]

黄琪翔为[公元1898年-1970年]

  黄琪翔(1898~1970)
  黄琪翔,原名其祥,字御行,广东梅县人。出生于贫苦农家,早年就读于梅县务本学堂、广州优级师范附中。民国元年(1912),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小学,后经武昌第二陆军预备中学,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炮兵科学习。翌年毕业,被派往皖系军阀段祺瑞的边防军第一师炮兵团任排长。后调回保定军校任分队长。
  民国11年(1922)回到广东,任粤军第一师后方办事处少校参谋,嗣改任该师辎重营副营长,后升任该师第一旅第一团第三营营长,参加过第一、二次东征和南征,有战功。
  民国15年(1926)国民政府举行北伐,他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六团团长,率部参加北伐,在汀泗桥、贺胜桥迭立战功,被提为少将团长。北伐军攻克武昌、南昌后,进行扩编,黄因功升任第十二师师长,嗣又升任第四军副军长(军长张发奎),仍兼第十二师师长。民国16年5月,武汉政府北伐河南,黄任第一纵队前敌指挥,率部在上蔡、临颖诸役中,击败奉军强敌,取得北伐河南的胜利。同年6月,北伐军回师武汉,黄升任第四军军长。7月,武汉政府组织东征军讨蒋,黄率第四军从武汉东下,师次九江。这时,汪精卫在庐山策划“分共”,黄曾将会议内容告知该军参谋长叶剑英。南昌起义爆发后,第四军在汪精卫、张发奎策动下,由黄琪翔带领,借追击起义军为名,回师广东,于11月16日发动“张黄事变”,驱逐李济深,占据广州。他兼任广州卫戍司令。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第四军教导团成为起义的主力军。黄琪翔闻讯,即调正在开赴西江的薛岳师返回广州镇压起义。黄因在回师广东时容纳共产党人(教导团即以共产党人为主),汪精卫、李济深因此指责其与共产党相勾结,制造广州-,他遂-辞职前往香港。翌年7月,由日本赴德国考察学习,与在柏林活动的邓演达、宋庆龄、叶挺过从甚密,共同探讨中国革命的出路问题。在邓、宋等人的影响下,他开始走上了从事-的道路。民国18年5月,以宋庆龄私人秘书身份,随宋回国,参加孙中山灵柩移葬南京的“奉安大典”。其后赴上海。
  翌年5月,邓演达秘密回到上海,组织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农工民主党前身)。黄任军事委员会主任委员,联络陈铭枢的十九路军,筹划倒蒋活动。民国20年(1931)11月,邓演达被蒋介石秘密杀害,黄主持临时行动委员会工作,积极恢复组织。翌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黄赴前线,并发动上海各界组织义勇队参战。民国22年11月“福建事变”爆发,黄应邀前往福州,担任人民革命政府委员兼军事委员会委员、参谋团主任。在事变期间,为有利各方合作,在陈铭枢等人的要求下,他宣布解散临时行动委员会。事变失败后,黄被通缉辗转到了香港。翌年6月,再次赴柏林,曾参加柏林留德学生抗日救国会活动。民国24年11月,临时行动委员会恢复活动并在香港召开第二次全国干部会议,决议改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尚在德国的黄琪翔被推举为总书记。
  民国25年(1936)12月,黄回国参加抗战,返回上海。稍后,任训练总监部炮兵监。“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后,任第九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张治中),参与指挥上海抗战。后调任右翼军副总司令兼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11月5日,日本军队在杭州湾金山卫登陆,黄率部扼守松江无效,-后撤,上海抗战失败。黄随军到武汉,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不久转任军训部次长。民国28年秋,出任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率部拱卫长沙。不久改任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驻湖北襄樊。翌年5月,参加了枣宜会战。9月,调任预备集团军总司令。民国30年升任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翌年远征军在昆明成立,黄担任副司令长官。
  民国34年(1945),任中印公路中段警备司令。翌年该司令部撤销,他回到重庆。同年6月授中将加上将衔。因发表反对内战言论,受到蒋的疑忌。民国36年6月,在陈诚保荐下出任中国驻德军事代表团团长。翌年9月,回国述职,向蒋陈述第三次世界大战不可能爆发,劝蒋恢复国共两党和谈,蒋不纳。他预计蒋介石政权行将崩溃,遂辞职,陈诚邀其在台湾任职,也为其婉拒。其后,他赴香港。黄在港期间,积极参加农工民主党的活动,并与中共在香港的负责人取得联系。1949年8月,应中国共产党邀请前往北平,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9月在北平召开的人民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政法委员会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长,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家体委副主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执行委员兼中央执监会议秘书长、中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等职。1957年反右斗争时被错划为“右派”,“文革”时再次受到冲击,1970年12月10日,因患心肌梗塞在北京逝世。1980年6月,中共中央为其平反恢复名誉。
  
同年(公元189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