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陕西省> 榆林市> 绥德人物

崔曙光

[公元1912年-1942年]

崔曙光为[公元1912年-1942年]

  崔曙光(1912~1942)原名世荣,幼名天怀,化名“铁匠”。陕西绥德人。1926年秋考入清涧县第三高小。1927年4月,由周继丰、高在位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高小未读完,崔就考入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不久,绥师被陕北军阀井岳秀查封,他回到本村与共产党员崔田民接上关系,发展崔田夫等八名优秀青年入党,建立了中共铁茄坪支部,任支部书记。
  1928年起,崔根据中共指示,以小学教员的身份与周继丰等一起,秘密从事革命斗争。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使清涧起义失败后这一带处于低潮的革命形势,又蓬勃发展起来。1934年,他先后随陕北游击队吴堡红四支队、清涧红二支队,袭击了店则沟民团,并与崔正冉一起以王家沟游击队为基础,创建了红五支队。此后,他担任中共绥德县委秘书、组织部部长等职,与县委书记崔文运、军事部部长崔正冉等率领游击队,深入农村,广泛发动群众,建立农民协会、妇女会、儿童会等,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使无定河下游、黄河以西的绥德、清涧广大地区,成为巩固的红色根据地。
  1935年,崔曙光先后担任中共陕北特委、西北工委巡视员,1935年12月调任中共延安县委书记,为陕北苏区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1937年末,崔被任命为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秘书长。当时,延安的生活还十分艰苦,他带领机关工作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开荒种粮种菜养鸡,使机关生活得到改善。他每天要接待一批批从白区或抗日前线回延安汇报工作或开会的同志;又要一批批地欢送他们奔赴抗日前线。凡住过陕甘宁边区政府招待所、被他接待过的同志,都称赞秘书长是一位好同志、“老黄牛”。
  1939年,崔响应毛泽东主席“到敌人后方去”的号召,要求奔赴前线抗日。组织上为进一步提高他的马列主义水平,决定先送他到中央党校学习。在党校,他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著作,提高了对中国革命性质、前途、道路的认识,特别是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认识。
  1941年10月,崔受中共中央委托,带领30多位同志,由延安出发,赴山东抗日前线。他们从神木东渡黄河,艰苦跋涉两个多月,于1942年初到达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山西武乡。但由于日军-严密,他们在晋东南等了两个多月,无法继续东行。崔内心非常焦急,但仍不断给同志们做思想工作。他说,“我们是从延安来的,党培养我们这批干部是花了很大代价的,每一个同志都是党的宝贵财富。我们一定要设法胜利通过敌人的-线,山东的同志和老乡正等待着我们。我们决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期望!”
  就在他们等待过平汉线时,遇上日军1942年“五一”大扫荡。崔和100多名同志在河北武安、涉县一带被日军包围。在他的指挥下,干部、战士与日军浴血奋战,打退敌人多次进攻。突围中,崔等壮烈牺牲。
  
同年(公元191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