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陕西省> 榆林市> 清涧人物

郝树才

[公元1904年-1986年]

郝树才为[公元1904年-1986年]

郝树才
  郝树才(1904~1986) 乳名来儿。郝家南沟人,生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⑤。父亲郝海德,数代打工。树才六七岁时,全家逃难,飘落于延长交口镇谭石原村。未上过学,自幼参加劳动,养成了吃苦耐劳、诚实宽厚的性格。
  1935年8月,树才甩掉揽工羊鞭,跋山涉水赶到永坪,参加了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被编入25军250团机 连;翌年6月加入共产党。在劳山、直罗镇、榆林桥和平型关等战役、战斗中,其英勇杀敌,3次负伤,荣立特等功4次、大功1次,两次被评为特等战斗英雄。
  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号召,在359旅担任排长的郝树才,身体力行,积极响应。大生产运动初期,一般人1天仅可开荒1分,最多3分,而其不顾疟疾折磨,创造了日开5分的纪录。接着,他提出与延安县劳模吴满有比赛,战士们又提出同他比赛。当树才将纪录刷新为1.5亩时,团-号召全团向他看齐。1943年春,部队开荒能手在甘泉清泉沟举行比赛。树才手抡一把宽1尺、重9斤的特制老镢,只穿一条短裤,干劲十足,臂力超群,1天开荒4.23亩,创造全军最高纪录,震动边区,被誉为“气死牛”。党中央和边区政府及时总结、推广部队开荒竞赛经验,宣传郝树才模范事迹,促进了大生产运动。是春,树才开荒100亩,秋收粗粮20石。他的排为全连模范,所在连共开荒2000亩,打粮400石,列全团之首。本人多次被评为劳动英雄,1943年和1945年两次出席边区劳动英雄代表大会,授予特等劳动英雄称号,荣获部队和政府嘉奖,毛主席和朱总司令曾予接见。
  1955年1月,担任甘肃省军区后勤部管理科长的郝树才,自愿返乡,携家为民。家人无住处,他不盖房,同两个弟弟苦战一冬,挖土窑6孔,而把2000元复员费和残废金捐献给集体,买了役畜和羊子。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0余年,在征山治水、改变生产条件的斗争中,用当年气死牛的精神,组织群众开展劳动竞赛,率先垂范,可歌可泣。在完成同等定额任务时,常常把架子车让于别人,自己用筐挑,每次不下140斤。1979年,年逾古稀,主动辞去大队书记,谢绝了组织和亲人的关怀,身背行李,肩扛镢头,搬到离村5公里的窑子湾林场,同几名青年一起当了林业员,新栽果树800多株。1985年6月,嫁接成功山东大杏,颗重250克。逝世前几日,还在林场劳作。
  郝树才禀性耿直,不循私情,艰苦创业,屡建功勋。50余年来,多次出席边区及县、地、省、西北军区和全国先-表会;当选为延长县和陕西省-会、人代会代表,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担任班长、团部生产队长、县委委员、地委委员、省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国务院、民政部、西北军政委员会、西北铁路局,陕西和江西省人民政府,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省军区等领导机关先后授予其“人民功臣”、“劳动模范”等10余枚奖章和纪念章。大生产运动中用过的老镢头,被陈列于中国革命博物馆。1986年5月29日,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郝树才因病去世,享年82岁。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民政部副部长邹恩同、省长李庆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严克伦发来唁电,并送花圈。 经历历史事件:
平型关大捷 (公元1937年)

同年(公元190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