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梅州市> 五华人物

古大存

[公元1897年-1966年]

古大存为[公元1897年-1966年]

  古大存(1897~1966)
  古大存,字永鑫,号斛咸,广东省五华人。家有九兄妹,古排行第七。古年少丧父,又是后母所生,在封建家庭中备受欺凌。民国9年(1920),考入广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在陈独秀、陈公博等人影响下,逐渐接受共产主义思想。民国13年毕业前夕,经黄国梁、宋青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4年2月,中共广东区委派古参加东征军,任张民达师战地政治宣传员。7月,以省农民协会特派员名义到五华县开展农-动,组织农民武装。同年底,古任中共五华特支委员、五华县农会副会长。民国15年2月,任县农会副会长兼军事部长。他在该县组织起农民常备武装2000余人,与地主豪绅的反动武装“资本团”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古先后成功地领导该县农民进行禁止地主、奸商运粮出境牟利的斗争和“二五减租”斗争,并指挥农民智擒和处决了“资本团”总后台张谷山。
  民国16年(1927)“四·一二”-政变后,革命形势异常艰险。同年4月15日,古在横陂主持召开县农民代表大会,突遭几百敌军包围。古率领武装顽强抵抗,直至孤身一人,据守在一当铺中,仍与敌周旋,后得各乡农军上万人驰援,始得解围脱险。7月,五华县革命委员会在龙村成立,选举古大存为主席并任工农革命军第七团团长。9月,古指挥农军活捉了“资本团”团长、古的亲戚李寿眉。地主豪绅多方托人说情,并以三箩光洋巨款为代价求古放人,古均严词拒绝,并果断下令处决李,为民除去一大害。中共“八七”会议以后,古接任中共五华县委书记,发动农民秋收起义,攻陷了反动堡垒塘湖,截击了尾追广州-队伍的张发奎部,全县掀起革命0。
  民国17年(1928)春,国民党军队“围剿”五华,并先后成立“驱古委员会”、“灭古委员会”,妄图将古大存等革命者赶尽杀绝。古家三次被焚烧,妻子徐妙娇等10位亲人先后牺牲。中共五华县委主要负责人此时又私自解散农军,携带公款潜逃。古坚定地带领仅存的革命骨干60余人,于5月转移到五华、揭阳、丰顺三县交界的八乡山,开辟根据地。7月,古联络了五华、丰顺、兴宁、梅县、大埔五县的中共组织,在梅县、丰顺交界的九龙嶂开会,成立了五县-委员会,古任主席。8月,成功地领导了畲坑-,震动东江地区,许多离队的游击战士闻讯纷纷归队。五县-委员会也因增加揭阳、潮安两县而扩大并改名为中共七县联合委员会。
  民国18年(1929)6月,当选为中共东江特委常委兼军委书记,全力领导该区各县农民武装的整顿和建立正规军工作。10月,朱德率红四军南下至东江地区,古大存连夜前往向朱德报告情况和请示工作,朱德抽调120名战士和30多名政工人员,支援东江红军。其后,建立了东江革命委员会,革委会主席团有毛泽东、朱德、古大存等7名成员。他们联名发表了《关于公布执行土地政纲的布告》,推动农民武装斗争同土地革命相结合,加快了东江革命根据地建设。不久,东江有11个县成立了革命政府,武装发展到数千人。民国19年5月,东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丰顺县八乡山召开,宣布成立东江苏维埃政府和红十一军,古被选为东江苏维埃政府副委员长,并就任新成立的红十一军军长。
  民国19年(1930),在立三“左”倾路线统治下,东江行动委员会主席颜汉章强令红十一军向敌重兵把守的城镇进攻,使红军不断遭受损失。古根据当时敌强我弱的力量对比,多次提出应攻打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却被指责为“严重右倾”,受到打击破孩,被撤销了红十一军军长职务,禁闭了几天,还险些被杀。民国20年6月,在“肃反”扩大化运动的审查中,古据理和“左”倾领导力争,并为受冤同志申辩,为此被错误地加重处分,留党察看3个月,派往陆(丰)惠(来)县工作。古并没因被错误处分而消沉,到陆惠县仍深入乡村,发动群众,恢复当地苏区工作。因工作出色,提前取消处分,并被任命为中共陆惠县委书记。民国20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古没有出席大会,但被选为中央政府委员。翌年8月,古调任东江红军第一路总指挥,在丰顺、揭阳、梅县一带开展游击战,以灵活机动战术打击敌人。民国23年10月,古被任命为东江游击总队政委。
  民国23年(1934),调任中共东江特委常委兼政治保卫局长。他力主重新审查肃反工作,改正了大部分错案,释放了200多名被诬告的共产党员和干部,解脱了大批受牵连的家属。翌年,由于上级强行推行王明“左”倾路线,东江革命损失惨重,东江游击队一度仅存古领导的17名战士。敌人悬赏银元两万捉拿古,四面八方有传单劝降。在险恶的环境下,古一再鼓励战士说:“革命好比炼钢炉,杂质跑掉了,剩下来的就是好钢材。只要大家团结紧,革命一定能成功。”在患难中他与红军战士曾史文结为终身伴侣,并领导十几名战士坚持斗争,在大埔高陂塘卜里、东瓜坪,以烧炭、做工为掩护,秘密组织贫农团、陶瓦工会坚持革命活动,并几次派人赴闽西寻找党组织。
  民国27年(1938)4月,获悉国共合作抗日,周恩来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古大存只身经香港赴武汉,找到办事处,重新和上级取得联系,在武汉直接向周恩来等领导人汇报工作。9月,被任命为中共广东省委-部长。民国28年11月,古大存率领广东省出席“七大”代表北上,在皖南新四军军部,汇合湘、赣、桂、闽、浙、沪等省市的“七大”代表组成南方代表团,由古任团长,于民国29年12月到达延安。民国30年至民国34年,古先后在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党校学习,在整风运动中任党校一部主任。在几年的学习中,古以敢于坚持原则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著称。毛泽东曾在会议上称他“是一朵红玫瑰,带刺的”、“一面斗争的旗帜”。民国34年6月,古在中共“七大”作了题为《关于广东党在开展武装斗争中的经验教训》的发言,并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古奉命率领一批中央党校学员赴东北工作,历任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党校校长、中共中央东北局西满分局常委兼秘书长、东北局组织部副部长以及东北行政委员会交通部长。
  1949年10月,古大存被任命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副书记。1950年1月,兼任省民政厅长。在领导巩固人民政权、建立正常革命和生产秩序的斗争中,古分工抓支前工作,较快地组建起交通、物资供应等系统,保证解放海南岛以及广东沿海岛屿的后勤供应;动员政府机关干部节粮支援农村度荒;并力主在全省开展减租减息、生产自救运动;在大、中城市狠抓稳定物价、调整工商业、救济和安置失业工人,促进了财政经济形势的好转和社会稳定。
  1951年4月,广东省全面开展土地改革。古大存带工作组到惠阳、汕头、兴梅等地区,实地调查,总结经验。其后,他直接组织省人民政府机关600多人,先后到英德、台山两县搞土改试点,两县土改工作的做法,为全省的土改工作提供了经验。1952年,古兼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部长。他坚持原则,全力纠正“左”的偏差,保护一批爱国民主人士。同年5月,古兼任省政法委员会主任,着手领导全省司法改革运动。他通过在省法院的试点,结合土改与土改复查,发动群众,清理冤狱,从政治、组织、思想上纯洁司法机关,为广东司法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后,他在广宁、湛江、汕头、江门等地,先后亲自纠正多起冤假错案。
  1952年11月,兼任省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主任。1954年9月,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1955年6月,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兼广东省副省长。1956年9月,出席了中共“八大”,再次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
  古大存一生刚正不阿,在是非面前,在权势面前,能挺身而出,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为群众讲话。1957年至1958年间,省委开展“反地方主义斗争”。古在斗争中受到错误批判和处分,先后被撤销省委书记、省委常委、副省长等职务。1958年4月,被下放到增城县任中共增城县委书记。
  1958年,古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1959年冬,因病离开工作岗位。1964年10月,古抱病出席第三届全国人大,继续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66年11月4日,病情恶化去世。1983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为冯白驹、古大存恢复政治名誉的通知》,撤销了广东省委对冯白驹、古大存原处分的决定,恢复他们的名誉。《通知》特别指出:“冯白驹、古大存同志都是我党的老党员。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长期坚持武装斗争,对党对人民是有重要贡献的。”
  
同年(公元189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