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福州市> 长乐人物

高梦旦

[公元1870年-1936年]

高梦旦为[公元1870年-1936年]

  高梦旦(1870~1936)
  高梦旦,名凤谦,字梦旦,长乐龙门乡人。清同治九年(1870)一月二十八日出生。梦旦上有胞兄二人,长兄凤岐以桐城派古文学知名,考取御史;次兄而谦留学法国巴黎大学,精通洋务,梦旦取两兄之名上下各一字,自名凤谦,少从长兄读书于福州九彩园,初学古文词,并考取秀才。中法马江海战后,清廷日弱,遂无意仕途,厌倦八股文章。
  光绪十六年(1890)其表兄魏瀚任马尾船厂总监工,请高为家庭教师。时船厂技工多系英、法留学生,高经常和他们交往,大量阅读西方译书,读至建官、设学、理财、明刑、训农、制兵、通商、劝工诸大政论述后,始悟非效法西方无以自强,遂益潜心研讨时务,一变自己写作文风,不尚浮华,务求实际。
  光绪二十二年,随长兄凤岐帮助杭州知府林启(迪臣,福州人)创办“求是书院”和“蚕业学校”,时值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倡变法维新,梦旦十分赞成,在教学余暇作《议废除跪拜逸事论》,署名“崇有”,投稿登于《时务报》,受到梁启超赞赏,结成忘年交。他讲究新政新法养蚕,蚕业学校办得很有成绩。光绪二十八年,求是书院扩展为浙江大学堂,凤岐为总教习,梦旦为教习。翌年,浙江大学堂选派学生赴日本进修,梦旦任留学监督,乘便考察日本明治维新后政治、文化、教育诸设施。是时梁启超也在日本,梦旦出示他根据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关于更改历法的倡议,改写成的《改历私议》旧稿,梁看后认为,《十三月新历法》是近代世界改历的一种新学说,将它刊登于《新民丛报》。同年冬,梦旦回国,与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张元济谈到日本之所以兴盛,乃得力于重视教育,而办教育又要以小学为基础,因此编写小学教科书实为当务之急。张元济聘梦旦入馆任编译所国文部部长。后继任编译所所长。梦旦接任后,大力扩展编译业务,多方延聘人才,依据颁定的学制,分科中、小学和师范学校的教科书,并相继出版。编译所最盛时下设二十多部,职工多达数百人,成为国内规模最完备、影响最大的编译单位。梦旦在编撰课本的过程中,再次感到汉字笔画结构过繁,不易认不易写,很难普及,曾就其形体繁简异同进行比较,评定优劣,试行取舍,进而与劳乃宣、王照二人研究汉字改革方案。
  在编写字书、词书的同时,决心革新《康熙字典》用部首偏旁检字的方法。经过长时间的苦思冥想,他根据汉字以形为主的特点,就旧字典所列214个部首,把形体相近的合并为80个部首,确定了它们上下左右的部属,成为后来“四角号码”的雏形。
  民国8年(1919),“五四”运动爆发,梦旦年已五十,他谦虚地认为:“时局日益革新,编译工作须适应潮流,站在前线,吾将不适于编译所所长,当为公司(指商务馆)觅一适于此职之人以自代。”遂推举王云五接任编译所所长,自己转任出版部部长,但仍尽力协助王云五开展工作。民国13年11月,王云五开始研究汉字号码检字法,梦旦积极帮助,把自己苦心钻研的稿件送他参考,王云五即据以改进补充,最后完成“四角号码检字法”。民国15年,《四角号码检字法》单行本出版,王云五特于书首郑重声称:“高梦旦君为本检字法附角之发明者。且对于本检字法种种问题,为云五解决不少。本检字法能有现在之成绩,多赖高先生之力,谨此志谢!”
  民国17年,梦旦以年将六旬,向馆方请求辞去出版部部长职务,他只任董事,而对馆务的关心仍一如既往,商务印书馆所以成为旧中国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与梦旦的劳瘁是分不开的。民国25年7月23日,梦旦病逝于上海,享年67岁,葬于虹桥路万国公墓。 相关院校:

浙江大学

  同年(公元1870年)出生的名人:
林斯琛 (1870~1924)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
张泗滨 (1870~1919)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
黎景曾 (1870~1937)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
雷焕猷 (1870~1924)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
高祖宪 (1870~1943) 陕西省榆林米脂县
+ 更多公元187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6年)去世的名人:
陈二妹 (1909~1936) 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
江爱道 (1902~1936) 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
林永谟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何刚德 (1855~1936)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毛仲方 (1882~1936)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
王光张 (1866~1936)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
+ 更多公元193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