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加·斯诺
[公元1905年-1972年,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埃德加·斯诺为[公元1905年-1972年,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斯诺多次请求毛泽东谈谈自己的革命经历。毛泽东在他的一再要求下,第一次述说了自己的个人身世。斯诺不仅详细地了解了毛泽东的家庭、童年、婚姻以及个人成长的经历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还了解了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发展的全过程,特别是搜集了关于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斯诺兴奋地说:“了解毛泽东也就等于了解中国革命和红军”,“毛泽东生平的历史是整整一代人的一个丰富的横断面,是要了解中国国内动向的原委的一个重要指南”;“毛泽东在群众中的形象,不但是一个党的领袖,而且更是一个公认的、名副其实的导师、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桂冠诗人、民族英雄。”毛泽东的窑洞成了斯诺寻找“东方魅力”的渊源。
斯诺在与毛泽东交谈中,毛泽东也向他询问了许多美国政治、经济、地理、气候、人口的情况。期间,斯诺还与周恩来、博古(秦邦宪)、张闻天、王稼祥、冯文彬、王观澜等领导人以及德国顾问李德进行了广泛的交谈;参观了红军大学,观看了红军剧社演出的精彩文艺节目。为了全面了解红军,斯诺去红军前线进行战地采访。在甘肃、宁夏边境访问了西征前线红军,见到了萧劲光军长;在豫旺堡与红军前敌指挥部司令员彭德怀进行了亲切交谈;在吴起镇(今吴旗县城)参加了部队的政治-和军-欢大会。采访行程千余里,历时两个月,获得了红军的丰富资料,返回志丹县。
9月23日,斯诺应邀到毛泽东的窑洞,聆听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的谈话。这次会见时斯诺要给毛泽东拍戴五角星军帽的照片,但一下子找不到军帽,斯诺便取下自己头上的军帽给他戴上。那张后来被广为传播的毛泽东头戴红军八角帽的照片,就这样拍下了。
同年10月,蒋介石做好了向陕北苏区发动新的“围剿”的准备。这时,斯诺已完成苏区旅行计划,决定离开陕北,向全世界人民报告中国西北升起的这颗辉煌灿烂的希望之星。他到北平后,便开始了《红星照耀中国》的写作。11月14日,上海《密勒氏评论报》首次登载毛泽东与斯诺在志丹县的谈话,并配发了毛泽东头戴红五星八角帽的照片。这一特大新闻像雷电一样震撼了整个宇宙。接着,上海《大美晚报》《亚美》杂志,北京《民主》杂志,英国《每日先驱报》,美国《星期六晚报》《生活》《亚洲》《新共和》《太平洋事务》等报刊,相继刊载斯诺对中国苏区的报道。193 7年2月美国新创刊的《生活》画报创纪录地发表了75张斯诺在中国苏区拍摄的照片。这些文字和照片有力地证实中国共产党不仅存在,而且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正与国民党谈判第二次合作,日本帝国主义必将从中国领土上被赶出去。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前,斯诺的《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完稿,10月由敦戈兰茨出版公司出版。这是震动世界的名作。它打破了国民党十年-,生动朴实地报道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及中国工农大众的英雄业绩。这一巨著在几星期内接连重印了五次,每次都是一抢而空。以后又被译成中文、法文、德文、俄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希伯来文、瑞典文、日文、印地文、蒙古文、哈萨克文、荷兰文、塞尔维亚文等,行销世界各地。1938年春,毛泽东对一位德国记者说:“当其他人谁也不来的时候,斯诺来到这里调查我们的情况,并帮助我们把事实公诸于世……我们将永远记得他曾为中国做过一件巨大的工作。他是为建立友好关系铺平道路的第一人。”
1939年9月,斯诺第二次访问陕北。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把斯诺介绍给大家时说:“斯诺的《西行漫记》是真实地报道了我们的情况,介绍了我们党的政策的书,这本书是外国人报道中国革命最成功的两部著作之一。”
1941年1月,由于斯诺对皖南事变的-作了如实的报道,受到国民党顽固派的打击。同年2月,他-离开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当时的美国政府采取对华敌视政策,斯诺和中国的关系被割断十余年,直到1960年,他才以美国作家的身份取得签证,访问新中国。此后,在1 964年和1970年又来过两次。特别是1970年来华时重访了延安和志丹。1971年2月离开中国,回到他寄居多年的瑞士。1972年2月15日在日内瓦病逝。16日,毛泽东以沉痛的心情写道:“斯诺先生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一生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相关影视:
电视剧《红星照耀中国》 2016年 远明 饰 斯诺
同年(公元190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