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陕西省> 西安市> 长安人物

陈雨农

[公元1880年-1942年]

陈雨农为[公元1880年-1942年]

   陈雨农(1880~1942)名嘉训,号雨农,乳名德娃。陕西长安人。小时曾读私塾,因家贫转而学商,后不顾世俗观念和乡亲鄙视,私自加入临潼县华清班学艺,虽未得名师指点,然靠自己刻苦学习,终成著名秦腔演员。
  清末,陈邀集著名秦腔演员李云亭、张寿全、聂金铭、李鸿宾、屈景益、王果儿、郭长秀、白菜心等,成立玉庆班。他擅演小旦、花旦,兼演青衣,唱腔字正腔圆,表演功力深厚,并注重研究角色,分析剧情,进行人物创造。他的拿手戏有《走雪》《周文送女》《周仁回府》《杀狗劝妻》《皇姑打朝》等。
  在《走雪》中,饰曹玉莲做过独木桥的表演,在《周文送女》中,饰周文女儿对丈夫又恼又怜的复杂心情的表演,都堪称秦腔艺术的杰作。民间流行着“快走快走,看德娃的《杀狗》;紧走别歇,看德娃的《走雪》”等谚语,足见其影响之深。
  易俗社成立后,陈放弃自己的班主地位,参加了这个以“改造社会,移风易俗”为宗旨的新型戏剧团体。他向易俗社捐赠了价值百金的化妆品、服装、道具等,每月仅拿月薪24元,几十年如一日地从事教练工作。易俗社创业艰难,风雨飘摇,他备尝苦辛,全力支持。1927年,他曾对易俗社创办人孙仁玉、高培支等说:“我之入易俗社,原以诸君俱学界人,藉以提高人格,为数千年伶界增光也!”
  陈在易俗社期间共导演了近300个戏,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夺锦楼》《一字狱》《三滴血》《软玉屏》《庚娘传》《韩宝英》《双锦衣》《殷桃娘》《三回头》《镇台念书》《看女》《春闺考试》等。他排戏用的是启发式,先给学生讲解剧情,然后开始排练。他既有丰富的秦腔表演艺术经验,又善于吸收京剧、汉剧等剧种的优秀技巧,经他排练的剧目,无论在表演、唱腔上,还是在化妆、服装上,都有所创造和发展。秦腔剧作家范紫东说过:“剧本叫雨农先生一排就活了。”特别是在唱腔设计上有独到之处,善于突破秦腔唱词七言或十言的格式,创造性地设计许多长短不一、重字叠句的句式,如《双锦衣》的“数罗汉”和《燕子笺》《黛玉葬花》等的长短句,都给人一种一唱三叹、缠绵悱恻的艺术享受。时人评论云:“其为戏也,落落大方,高雅绝伦,于布景处亦自巧思。故戏曲一经其手,格外生色。陕人称为戏剧界之泰斗。”
  陈为易俗社培养了一大批演员,为秦腔艺术的发展建立了卓越功勋。刘箴俗、刘迪民、马平民、刘毓中、王天民等,都是他培养出来的秦腔表演艺术家。
  同年(公元1880年)出生的名人:

张寒杉 (1880~1969) 陕西省咸阳渭城区
康寄遥 (1880~1968) 陕西省西安临潼
吴鹏 (1880~1916) 陕西省咸阳淳化县
李子高 (1880~1930) 陕西省渭南蒲城县
彭治安 (1880~1951) 陕西省安康宁陕县
+ 更多公元188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2年)去世的名人:
阎甘园 (1865~1942) 陕西省西安蓝田
段象武 (1887~1942) 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
穆增华 (1917~1942) 陕西省西安蓝田
柯棣华 (1910~1942) 印度名医战太行 亚洲印度
崔曙光 (1912~1942) 陕西省榆林绥德县
钟又可 (1909~1942) 陕西省安康紫阳县
+ 更多公元194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