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江门市> 台山人物

陈耀真

[公元1899年-1986年,陈耀真]

陈耀真为[公元1899年-1986年,陈耀真]

  陈耀真(1899~1986)
  陈耀真,广东台山人。民国10年(1921)考入美国波士顿大学,经过6年的半工半读,先后在该校获得理学学士和医学博士学位。民国17年在美国底特律医院工作。民国18~23年应聘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威尔玛眼科研究所,从事眼科基础学科研究。在此期间,在《美国眼科杂志》、《美国生理学报》先后发表了《结膜、脉络膜和虹膜的化学结构》、《角膜钙化并发结膜改变》等9篇论文。
  民国23年(1934),陈耀真谢绝美国友人的再三挽留,回到祖国。先在济南齐鲁大学医学院任教,并建立了济南眼科学会,任会长。民国25年又被选为全国眼科学会副会长。民国26年随齐鲁大学迁往四川成都,担任华西大学、齐鲁大学和中央大学的眼科教授。尽管环境恶劣,他负责的眼科学会活动还是很活跃,每月举行一次学术报告会,邀请国内外学者讲学。在他的努力下,《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在成都恢复发行,并在《华西通讯》出版了两期眼科专辑,《中华医学杂志》编写了一期眼科专辑。民国36年(1947)和民国37年(1948)还分别被英国的《眼科文献》杂志和美国的《眼科时代》、荷兰的《眼科文献》聘为编委。
  抗日战争初期,华西大学医学院设在存仁医院的眼耳喉鼻科条件较差。陈耀真想方设法增添设备,整顿医疗秩序,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培训医务人员,使医疗水平大大提高,成为西南地区最早的眼耳鼻喉科专科医院。他十分重视防盲及治盲工作,在存仁医院开设免费门诊,为穷苦劳动者诊治眼病,到学校为青少年检查眼病,民国33年(1944)他带领年青医生,骑着小毛驴,甚至步行到四川北杂谷脑少数民族地区,调查和防治藏族同胞的眼病,并向群众宣传眼病防治知识。他认为,中国有数亿人口,如果不培养成千上万的眼科医生,就不可能解决中国的盲人问题。他向国内外人士募捐,筹集资金,积极开办眼科医师进修班,并尽可能地多招收住院医生和进修医生悉心培养。他还在中外杂志以多种文字发表了《华西盲目分析》、《线状网膜炎》等10多篇论文;翻阅大量古籍史书,研究中国眼科史。
  1950年应聘到广州岭南大学医学院任教授,1951年广州眼科学会成立,被选为会长。当时岭南大学医学院所属的博济医院仅有4名眼科医生,他承担了大量的日常诊疗工作,有时还亲自为病人打针、抽血;仅有的两张病床远远不够使用,他因陋就简,利用库房开设专科门诊,病床增加到70张。
  955年起,在国内率先招收和培养眼科研究生。1960年受卫生部的委托,主编中国第一部高等医学院校教科书《眼科学》。60年代初,他继续研究中国眼科史,写出了《我国古代有关眼科预防医学思想简述》等10多篇论著。他的研究证明眼科在中国宋代医学已列为独立科目;还证明中国假眼配置术比其它国家早开展600多年。1964年他将撰写的《中国眼科史概况》,编入第二版《眼科学》教材首章。
  1964年他筹备成立了眼科研究室,1965年又主持创建了具有210张病床的中山医学院附属眼科医院,并首任院长。
  1977年调到北京,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首都医院眼科教授,兼中山医学院眼科医院名誉院长。1979年担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名誉主任。1980年兼任中山医学院附属眼科医院院长。同年,应邀出席了第39届美国威尔玛眼科年会,并在会上发言。1981年11月他和夫人毛文书教授接受美国眼科学会的邀请,作为贵宾,出席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召开的美国眼科学会年会,这是该会成立85周年来,第一次邀请中国眼科专家莅会。1982年,翻译了英文版《彩色眼科图谱》。1983年调回广州,他在原眼科医院和眼科研究室的基础上,主持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眼科综合机构——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下设眼科研究所、眼科医院、防盲治盲办公室。1985年,在中山眼科中心主办的我国首届国际眼科会议上,设立了“陈耀真眼科奖学金”,出版了《陈耀真教授论文集》。1986年4月,为表彰陈耀真在眼科学所作的贡献,在美国召开的国际性视觉及眼科研究会议授予他“特殊贡献奖”。1986年5月在广州病逝。
同年(公元189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