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开封人物

赵筱泉

[公元1881年-1955年]

赵筱泉为[公元1881年-1955年]

  赵筱泉(1881~1955),原名赵锦荣,开封市人。父赵林泉为清末秀才。筱泉幼年时曾读过几年私塾,由于家境贫困,16岁时,其父把他送开封徐府街乾泰杂货行学徒。他吃苦耐劳,精明干练,深受掌柜的赏识。出师后,就承蒙重任,到上海坐外庄。在上海时,他看到由日本传入的东洋车(即人力车)轻便灵活,深受欢迎。回开封后,他筹集资金,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从上海购回5辆人力车,辞掉了乾泰杂货行的工作,在开封右司官口街南头路东开办开封第一家人力车行--振泰源。此为开封最早的人力车行。
  由于生意兴盛,赵筱泉便扩大经营,又从上海购进人力车配件,组装成车。随着业务的扩大,他把经营方式改以制造加工为主,专门销售,并增加小五金商品的零售业务。
  赵筱泉经商有道。1919年,他先后和上海英商邓录普洋行及天津中英合办的启新洋灰公司签订合同,取得了老人头牌人力车胎和马牌洋灰在河南的唯一包销权。其后,他又与德商禅成洋行签订合同,经销各种钢材。当时河南较大的工程,如许南公路、河南大学礼堂及洛阳的林森桥、中正桥等,皆是通过开封振泰源车行供应结算的。由此以来,开封振泰源在河南生意越做越大,店员越来越多。河南的五金行业中,有一大半人都是开封振泰源的学徒。
  1921年,赵筱泉为进一步扩大经营,又在开封马道街开设第一个分店——振大五金号,并于同年从天津请来织布工程师冯再源,开创河南第一家帆布厂。产品主要用于安装人力车车逢。1924年,他为了在郑州开辟新的"码头",又开设振泰源车行郑州分号,随着业务的扩大,其经济力量也日渐雄厚。此后,他又抽调资金,在开封、郑州两地建一些商店、作坊和工厂。在开封三元街建鸿丰酱园,在徐府坑街及拆楼口建两个鸿丰酱园分号,经营酱菜、糕点和海味。在郑州福寿街建振铭罗底厂和泰茂酱园,在长春路建泰茂酱园分店,在大同路建德云祥鞋庄。
  随着时代的发展,五金应用范围也愈益广泛,因此,赵筱泉的"振泰源车行"的经营方向,在1930年前后就转向以五金商品为主。此时,开封的百货行业昌盛异常。赵筱泉在别人的鼓动下,雄心顿起。经过一年多的紧张筹备,他在马道街南头路东建了一座3层大楼的百货商店,取名振丰。但由于耗资巨大,周转失灵,货源无继,因而不久就倒闭停业。振丰的垮台引起了连锁反应,也使赵筱泉所有商店亏累严重。1934年,赵筱泉的4个得力徒弟,人称振泰源的四大台柱的马鸣岐、王聘卿、苗培元、王耀荣又同时离开了他。前后两次严重的
  打击,使他的事业从此开始走下坡路。
  1938年6月,日军侵占开封,赵攸泉匆匆逃难郑州。后来他又辗转南下,在福建住了几年,由于经济困难,只得返回开封。
  逃难期间,赵筱泉在开封、郑州的商店、工厂,因无人统一管理,先后部分倒闭,寺后街的振泰源五金店曾改为复兴长,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复原名,开封解放后又更名为荣记五金商店,然而已是衰退不堪。公私合营前,荣记五金店形存实亡,债台高筑,故而赵筱泉并没有加入公私合营的行列。
  1955年,赵筱泉在开封去世。
相关院校:

河南大学

  同年(公元1881年)出生的名人:
王合三 (1881~1955) 河南省开封市
杜秀升 (1881~1960) 河南省开封市顺河区
杨仲起 (1881~1950)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
时敏行 (1881~1961) 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
李干公 (1881~1911)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
+ 更多公元188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5年)去世的名人:
王合三 (1881~1955) 河南省开封市
马运五 (1887~1955) 河南省开封市顺河区
鲁斐然 (1900~1955) 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
白蔚更 (1887~1955)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
孔伯华 (1885~1955)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
古方廷 (1904~1955)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
+ 更多公元195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