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安阳市> 滑县人物

赵清和

[公元1896年-1952年]

赵清和为[公元1896年-1952年]

  赵清和(1896~1952),河南省滑县酒葫芦村人。赵出身贫苦,9岁丧母,与胞弟赵清云靠唱"莲花落"随父乞讨度日。至登封随人学戏,时逢光绪皇帝"殡天",国丧禁唱。遂又乞讨驻马店,于北界牌街拜师学戏。出师后,搭班于鄢陵、尉氏、滑县、浚县、汤阴等地演唱。
  1927年,赵清和来到开封,先后演于怀庆会馆、东火神庙和相国寺永安舞台。他主工青衣,兼演老旦。拿手戏有《桑园会》、《双官诰》、《大登殿》等,特别是《地塘板》中的杜姐,《骂庞涓》中的孙夫人,演得更为出色。老旦剧目如《桃花庵》中王桑氏,《法门寺》中刘媒婆等亦演得不错。开封沦陷后,赵以做小生意为生,息隐舞台多年。抗战胜利后,搭班和平剧场。1946年,他和张子林、张洪盘带着"底包"拉出来,摆脱了旧经理制的束缚,成立了"份子窑"班(即共和班)。后又以戏剧业职业工会的名义(赵清和为工会理事)成立工人剧团(开封市豫剧团前身),假原国民舞台旧址(日伪改作劳工所)唱起戏来。
  为维护朱仙镇艺人"老庙"(明皇宫),赵清和伙同张子林、张洪盘发起讨还。拉回"明皇宫"碑。索回一笔款。由赵清和经办,修剧场,购买梨园义地,解除了艺人的后顾之忧。后赵清和、张子林、张洪盘等人都葬在那里。
  赵清和唱戏多年,虽没挂过头牌,但他会戏颇多,教学有方,桃李满门,艺徒众多。三四十年代,开封剧界曾流传"进了开封不用问,不是杨门(即杨金玉)就是赵门"的口头禅。著名演员吴碧波、桑振君、宋桂玲、王素君、田桂兰、侯秀真、田美兰、马宝珍等,皆出自他的门下。赵教徒甚严,每日早4点就带徒上城墙喊嗓,回来"推圈"、"踢腿"、"下腰",然后授念戏文,冬夏不辍。
  赵不吸烟、不吸毒,一生清廉,为人正派,颇受剧界同仁的尊重和爱戴。1952年去世。
  
同年(公元189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