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镇江市> 丹徒人物

赵启騄

[公元1894年-1964年]

赵启騄为[公元1894年-1964年]

  赵启騄(1894—1964),字次骅,大港镇人。13岁被赵蓉曾先生纳为弟子,师生情同父子。16岁考入南京陆师学堂,是年参加同盟会;继入武汉第二陆军预备学校及保定军官学校深造,与叶挺友善。毕业后不愿在北洋军队工作,去广州寻找叶挺,经介绍任大元帅府参谋,后调黄埔某师任参谋长,与吴玉章、周恩来、叶剑英等来往甚密。熊克武任四川讨贼军总司令时,在刘伯承部任参谋长。熊失败后,随刘至上海赋闲。刘离沪时,曾电约赵同行,赵因事误时,从此失去联系。民国15年(1926),顾祝同任粤军第三师师长,委赵(赵与顾是陆师学堂同学,又是儿女亲家)为师参谋长,参加北伐。民国20年12月,顾祝同任江苏省政府主席,任赵为民政厅长。“一二·八”事变后,曾与黄炎培等倡组江苏省各县救国自卫委员会,遭蒋介石嫉恨。后赵在镇江开办酱园、药店;在上海设协成、协记商号,经营证券交易;在大港办崇曾小学并兼任校长。西安事变后,顾祝同任西北行营主任,聘赵任参谋长。在此期间,与中共驻西安机构接触较多,因与刘伯承有旧,对中共方面多有协助,为蒋介石发觉,革其职而终未再用。抗战初闲居西安,因生活困难去四川与友人在垫江创办农场。抗战胜利后回上海,读书自遣。淮海战役时,与李明扬计划迎接刘伯承渡江未遂。民国37年冬,借口去西安为母安葬未回。西安解放前夕,拒绝赵龙文等人要他同往台湾的劝说。解放后,刘伯承邀其去京或入川,又因病未能如约。1963年,将其在镇江的房地产(原为英国领事馆)、碑帖、图书全部赠送给镇江市博物馆。历任全国政协第二、第三届委员,1964年6月17日病逝于北京,安葬于八宝山公墓。《人民日报》为之发讣告,刘伯承为治丧委员会成员。   经历历史事件:

淮海战役 (公元1948年--公元1949年)
相关院校: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同年(公元1894年)出生的名人:
赵桐庆 (1894~1966) 江苏省镇江丹徒区
游寿 (1894~1911)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
施显鉴 (1894~1964) 江苏省镇江扬中市
汪泽楷 (1894~1958)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
朱高氏 (1894~1943) 江苏省镇江句容市
+ 更多公元189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4年)去世的名人:
吴惠民 (1897~1964) 江苏省镇江丹徒区
施显鉴 (1894~1964) 江苏省镇江扬中市
朱英如 (1899~1964) 上海市杨浦区
王季鲁 (1880~1964) 上海市静安区
张士琅 (1881~1964) 上海市浦东
曾延毅 (1892~1964) 湖北省黄冈市
+ 更多公元196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