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陕西省> 宝鸡市> 凤翔人物

张振乾

[公元1896年-1942年]

张振乾为[公元1896年-1942年]

  张振乾(1896—1942)
   字应坤,凤翔县董家河乡双冢村人。祖代以耕读为业,童年亡母。继母王氏,兄弟侍奉,乡里称孝,待乡亲家人厚道和睦。
   他习性豪侠,幼时习文练武,对清政府苛政常感愤慨。辛亥革命时,毅然弃农从军,为陕西国民革命军徐元恺部军营见习官,由于英勇善战,授职为营长。他约束士兵,恪守纪律,保护穷苦百姓。民国14年(1925)1月驻军凤翔,时军阀割据,民不聊生,他护乡保粮,拯救饥民,乡里感德,立碑以记。他对兴学堂、办教育非常热心,将自己县城小什字街房变卖,捐助给家乡盐坎小学,还兴修了双冢村坝桥一座,西北乡行人称便。
   民国17年(1928),在绥西五原县、甘肃靖宁州驻防时,晋升为旅长。民国19年(1930)4月21日,率部与甄寿珊抵陇县,收编了陇县民团,安定了地方秩序。5月在凤翔召开整编大会,成立“西北民军”。改为“陕西讨逆军”后,张便离去入杨虎城将军部下,任命为陕西游击队第二支队队长。抗日战争爆发,他率领西府武装部队参加抗日,奉命转战晋、绥、豫痛歼日寇。国民党中央军驻防灵宝战区司令、第八军军长李铁军守山西芮城,陕西抗日义勇军奉命支援,张振乾亲率部属东渡黄河,在晋南同蒲铁路一带截击日寇,在山西永济县焦楼村黎明伏击一战,歼敌三百余人,夺得日本联军旗帜一面,战绩显著。陕西省及凤翔县先后召开了抗战伤亡将士追悼会及庆功大会,并于凤翔东湖立碑以记。在国民党结党营私、排斥异己的倾轧下,他由新编二十六军少将副师长调去重庆受训,从此离开部队。后调任少将参议,振乾极为愤慨,遂于民国30年(1941)离职返乡,被蒋介石西北行营司令长官胡宗南假贩毒之罪名于民国31年(1942)杀害于西安。
同年(公元189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