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濮阳市> 濮阳人物

张耀

[公元1919年-1985年]

张耀为[公元1919年-1985年]

  张耀 (1919年~1985年) 濮阳县人。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一二·九-。抗日战争期间,在冀鲁豫边区根据地八路军部队历任区队指导员、营教导员、军区供卫部政治协理员、军区通讯队政委、军区军政干校中队政委。曾在滑县负责军事工作,先后担任长垣县武装科长、考城县民军政治主任。抗日战争中,参加了打击国民党顽固派、反"扫荡"和开辟根据地等工作,在滑县一带扩大抗日武装,带领队伍打游击,惩办汉奸。抗日战争胜利后,在晋冀鲁豫军区军政干校、军区党政训练班和北方大学学习与工作,历任大队政委、教务科长等职。
   解放战争期间,张耀历任第二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五旅、大别山独立旅、独三师组织科长,并代理过旅政治部主任,曾任商城县六区区长兼区委书记。参加了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战斗,在国民党军队围剿大别山根据地、部队主力转移外线作战时,张耀留在大别山区坚持斗争,开辟新区。
   新中国成立后,张耀先后担任湖北军区军政干校、中南军政大学湖北分校和第二十一、第二十三、第五步兵学校组织科长。1954年调北京工作,历任-工程兵干部部军衔奖励处长、工程兵政治部干部部部长、中共工程兵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委员。1960年,张耀在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3年,1963年任-外事局拉美研究室主任,上校军衔。
   1966年,张耀从军队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欧洲司副司长、中国演出公司副经理、国家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副局长、国家冶金部规划院、钢铁设计院副院长、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党委书记、国家地震局直属机关党委委员。"文革"期间,张耀曾蒙冤受屈,身处困境。
   1984年,张耀调入中共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检查组工作。投身于重大案件的查处工作,站在了端正党风的第一线。在查处引起中共中央高度重视的杨小民(原中共青海省委某副秘书长之子,杀人犯)重大案件中,张耀作为中共中央青海"杨案"工作组成员、副部级干部,不顾气候恶劣和身患多种疾病,带领工作组上青海高原调查,为中共中央和中共青海省委提供了大量材料和证据。中共中央对此案进行了严肃处理,罪犯受到严厉制裁。长期紧张的工作,严重损害了他的身体。1985年12月16日上午,张耀在中共中央工作组研究杨小民系列案件全面处理会议上发言时,因心脏病突发,不幸猝然去世,以身殉职。中共中央为张耀举行追悼会,中央工作组送其挽幛上写着"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同年(公元191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