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焦作市> 温县人物

张新民

张新民为

  张新民1959年1月生,男,汉族,河南省温县温泉镇育才街人。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系国家人事部确定的"来华定居专家"。1984年12月河南师大物理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1987年7月留学美国。1991年6月,在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获得高能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工作了5年且学术成就显著。获得了长期留居美国的"绿卡"。为了报效祖国,他毅然于1996年8月携家回国。他主要从事研究自然界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和宇宙学。所涉及的科研课题,都是物理科学的最前沿领域。刚出国时,其导师、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现任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副校长Peccei教授就给了他一个研究基本粒子中"顶夸克"的物理课题。这是一个具有很大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据高能物理学研究结果,1977年以前已发现组成基本粒子中强子的构成单元--夸克有五种:即上夸克、下夸克、奇异夸克、粲夸克、底夸克。但根据物理学对称性理论预言,还有第六种夸克的存在,这就是尚未发现、但已取了名字、让他所从事研究的"顶夸克"。当时,导师告诉他,没有直接相关的参考文献,一切需从基础开始。4个月后,当他把研究结果告诉导师时,导师既惊奇,又高兴,高度称赞他的科研能力。1990年,他与导师在美国著名杂志《核物理》上发表了题为《动力学自发破缺和普适性破坏》的论文,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描述"顶夸克"反常耦合的手征拉氏量,从而开创了这一研究的新领域。后由美国斯坦福加速器中心的SLAC--Qspires查知,在较短的时间内已被国际上100多次引用。1991年,他与导师及另一位同校的博士后合作又发表了《弱电理化精确检验和新的"顶夸克"相互作用》论文。这些论文,都被国际上公认为研究"顶夸克"反常耦合的原始性、奠基性论文。1991年6月,张新民顺利地在加州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后来,随着高能物理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终于1995年通过实验,发现了"顶夸克"的存在。张新民的科研贡献自然功不可没。
  张新民科研成果颇丰。他所从事的微观世界"顶夸克"物理作用的研究,以及宇宙中暗物质和反物质的研究等都居国际领先地位。已在美国《核物理》、《物理评论快报》、《物理评论》和欧洲《物理快报》等国际一流物理杂志上发表了60余篇学术论文,并多次应邀在国际会议上作学术报告。有关"顶夸克"的研究论文曾对美国创造电子加速器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他与他的博士后及学生合作提出了宇宙中暗物质粒子的一个新理论,其论文《暗物质粒子非热产生与宇宙小尺度结构》一文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