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开封市> 尉氏人物

郑自诊

[公元1920年-1987年]

郑自诊为[公元1920年-1987年]

  郑自诊(1920-1987),乳名河申,朱曲乡罗魏村人,父辈务农兼手工业,属小康之家。
  郑自珍自幼好学,1938年在洧川上中学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和同学们一起到集镇和乡村演抗日戏,唱抗日歌,撤传单,写标语,宣传抗日救亡道理,以唤起民众,爱国图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洧川县国民党政府对革命师生进行破孩,郑自珍和几位同学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参加了八路军,是年进抗大一分校学习,结业后被分配到太行山军区第三军分区工作,历任指导员、营特派员,保卫干事、分区政治部保卫科员等职。转战敌后六个年头,虽饭难充饥衣难御寒,但是他抗日情绪高昂,终日 不离手,歌不离口,打击敌人战斗不息。他和部队一起袭击敌人据点,破坏敌人交通,捣毁敌统治机构,建立抗日根据地人民政权.历经大小战斗数十次。特别是在"百团大战"中,他亲自参加围攻敌人碉堡,胜利完成了破袭敌占的白晋铁路的任务。他曾黑夜化装深入敌巢,逮捕了勾结日伪的国民党武乡县的书记长、惩办了罪深恶重的汉奸特务。
  1945年抗战胜利后,郑自珍因身体病弱,留在地方工作,在襄坦县先后任小学校长,师范校长、文教科长、培养教师数百名,教育学生上千名。为发展山区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共和国成立后,郑自珍曾任襄坦县副县长、中央政法干校民政系副主任、内务部民政干校组教处副处长、民政部农村救济司二处负责人、民政部干部管理学院教务处长等职,离休后享受司局级待遇。他从事民政教育工作,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为民政工作培养了大批干部。他从事农村救灾,救济工作近二十年,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在我国农村人民生活困难时期,他经常深入灾区,访贫问苦,足迹遍布二十三个省、市,为救灾工作尽了最大的努力,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仍惦记着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
  -时期,郑自珍对林彪、--集团的倒行逆施深恶痛绝,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信不移。他在江陵岑农场住"牛棚"时曾写诗抒发自己的感情:"住在牛棚我放牛,风晨雨夕草地游,牛圈生活将四载,历尽冬夏和春秋,志如朝阳彩万里,心是明月照锦球,共产主义要实现,一片红心酬神州。"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不顾年老体弱,继续发挥余热,积极为党工作。1982年离休后被聘为民政部咨询委员,继续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考察"老、少、边"地区扶贫致富经验,参加民政管理干部学院编写教材和招生工作,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贡献了毕生精力。
经历历史事件:

百团大战 (公元1940年--公元1941年)

同年(公元192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