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宁波市> 余姚人物

叶梯青

[公元1914年-1947年]

叶梯青为[公元1914年-1947年]

  叶梯青,原名景根,化名金耿、陈阿大。祖籍浙江省余姚市马渚镇下叶村。1914年4月30日出生于上海一个职员家庭。他从小酷爱读书,并以优异的成绩从高小毕业,后又考入民办中学。他以“二石一文”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一石印文“一片冰心”,意要一身洁白,如冰清玉洁,无愧于世人;另一石印文“雪泥鸿爪”,意为像飞鸿凌空,以四海为家,一停一个脚印,留于人间。他还自撰“钝室铭”一文,意为世人爱锐爱利,他却爱钝爱迟;世人钻营逐臭、追求名利,他却钝于入名利之途。从他的“二石一文”中体现出叶梯青从小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1929年,叶梯青加入了“CY”组织(即共青团),并与共产党的地下组织有了较密切的联系。为了生活,他年仅15岁时,竟考入了荷兰商人的安达银行当练习生(洋人称BOY)。银行工作被人称为“银饭碗”,而外商银行的待遇更优于华商银行,但华人职工在外商银行备受洋人歧视。叶梯青边工作、边学习,以惊人的毅力,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英语。在工作中思路清晰,掌握业务较快,不到两年被提升为助理员,担负起正式会计工作。随着职务的提升,17岁的叶梯青每月能拿到36元大洋。他没有因经济宽裕而大手大脚花钱,相反,他仍然布衣素食,勤俭节约。他除了把收入的部分支付家用外,其余作为支持进步活动的经费。
  1933年是叶梯青一生中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他被组织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按组织的指示,放弃了条件优越的银行工作,离别了家,成为一个职业革命者。为了秘密工作的需要,他化名为“金耿”,在上海法南区组织工人运动,举办工人夜校,秘密发展党员。
  1934年3月11日,叶梯青受党的指示,要他发动上海美亚绸厂的共青团员,尽快组织工人举行大-。13日早上,上海美亚绸厂(包括九个分厂)4500多工人为反对工资打七折举行了大-,并出版了《-日报》。当天中午,-委员会率领数千工人举着标语、呼喊口号到江湾国民党市政府-,并向法租界当局提出严重 。声势浩大的-队伍震惊了国民党政府,当局抓走了一个-委员,还抓走了-工人中的积极分子,这样更激怒了群众。18日,总罢委在叶梯青领导下动员全体工人包围国民党西门-达28小时,党团骨干还分头动员沪南、沪东其他绸厂的工人和学生前来慰问、支援,--释放被捕工人。30日,中共中央发表援助上海美亚绸厂工人-宣言,指出这个-将要掀起无产阶级伟大的-浪潮……4月10日、12日,沪南、沪东40多个绸厂5000多工人举行援助美亚工人的同情-。国民党宣布临时-,出动大批警探把同情-压了下去,坚持50多天的-斗争被国民党和资方残酷地镇压。
  由于叛徒的出卖,叶梯青在上海福履理路138号被捕,敌人把他当作要犯,单独关押在巡捕房的一个地下室里,他化名为陈阿大,在刑庭的审判中,他毫无惧色的道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流浪单身汉,只因在福履理路寻一个同伴而被捕。法官问:“你是不是共产党员?你在共产党里干什么的?”叶梯青从法官的问话中听出,他们尚不知自己的底细,因此他更坚定地回答:“什么共产党?我只听到过,却从未看到过。”法官气急败坏地从他的一顶呢帽中取出一张难解的“密条”,以出示证据:“这是什么?”叶梯青镇静自若却又假装糊涂地解释:这顶帽子是我从路边地摊上买的便宜货,至于帽子里夹了什么,那我全然不知。法庭解不出这条子中的含义,没有充分证据说他是共产党,只得按“危害民国罪”判刑五年,因他自供只有16岁属未成年人而减半执行。1935年5月9日,敌人将他解送苏州反省院,叶梯青进反省院后坚持和敌人作斗争,在敌人面前他一声不吭,装呆作傻,在狱友中间他不断宣传革命道理,生活上处处关心难友。监狱艰苦的生活环境使他得了肺结核病。1936年,经家属出钱活动后,将他交保释放。
  1937年8月13日,淞沪战争爆发。上海四周均已沦陷,大量难民拥入上海租界。中共上海党组织派叶梯青和胡亚男(胡萃华)到“泰利”难民收容所的一个分所工作,叶梯青任分所主任。他一面设法解决难民的生活问题,一面积极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
  1941年初,党组织决定派叶梯青去苏中根据地开展秘密活动。临行前,他父亲送他去外滩上船,叶梯青真切地对父亲说:“您不必远送了,以后斗争任务更艰巨,在革命尚未胜利之前,我是不会回家的……”叶梯青告别亲人远离上海来到如西县,担任了苏中三分区秘工部(又称乙种组织)部长。为开展秘密工作的需要,他到一个小客栈里当了名小伙计,为组织传送情报,发展组织,掩护地下党同志,小客栈也成了一个秘密联络站。
  1942年底,叶梯青担任苏中三地委秘密地委书记,党的秘密领导机关移驻敌占区——靖江县城。这时他和自己在一起工作的胡萃华结了婚,他们工作上相互鼓励、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爱护,第二年有了孩子。为了集中精力搞好党的工作,他毅然决定将出生八个月的小孩送到上海姥姥家。叶梯青处处身体力行的作风,得到广大同志的钦佩和赞扬。
  1945年底,国民党当局撕毁《双十协定》,蒋介石亲自发布了进攻解放区的密令。泰兴县正面临着严峻的斗争形势。此时,组织上派叶梯青到泰兴县任县委书记兼任县团政委之职。从此,他从秘密工作岗位转向公开正面的对敌斗争。他提出了“尖刀插入敌占区,我们天天和群众见面”的口号,在他的领导下,泰兴的各项工作成绩突出,得到地委领导多次表扬。
  为支援前方主力部队作战,泰兴独立团多次输送兵员到主力部队,最后仅剩下两个连,这两个连队还经常由分区南线党政军委员会调去参加如西一带作战。叶梯青每次都是服从大局的需要,他认为在战争环境下,没有一支坚强的武装是要吃亏的。于是,他与县长张鹏举、团长赵容经过研究后,决定建立路南游击营和口泰宣游击营,各区建立区队武装,县政府组建警卫连,泰兴的武装力量又大大发展。叶梯青把刚组建的武装经过短期训练之后,便拉到前方去锻炼,在战斗实践中去学习,机动灵活地运用“避实击虚、避强击弱”,“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等战略战术,截击了敌人运输去黄桥的军粮,消灭敌人十余名;偷袭了口岸区灯架湾据点,一举歼灭了土顽30多名。
  1947年2月,靖江县团主力奉命北撤,3月8日路南游击营即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围攻,敌军以几十倍之兵力压境,由于力量悬殊,部队战士除少数突围外,多数壮烈牺牲,路南地区被敌占领,这使叶梯青心情十分沉重,他和张县长一起下决心要收复路南,为死难战友0。他们又立即将突围出来的战士和县警卫连合编为第三连,再去路南坚持斗争。叶梯青鼓励大家树立坚定的必胜信念,振奋大家的精神,在艰苦条件下,第三-士主动出击,打回路南去,收复路南阵地。
  1947年3月,国民党对泰兴县发起了疯狂的第三次“清剿”。17日凌晨,国民党调集了正编一○二旅一部和两泰保安队及地方反动武装,以多于三连五倍的兵力包围了县团驻地姚家庄,叶梯青面对严峻的敌情总是沉着应战,并迅速组织火力予以反击,击溃了最先接火的国民党军一个营。敌人恼羞成怒,疯狂反扑,在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为保存有生力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县委、县团负责同志决定暂时避敌,向北突围。撤离途中,叶梯青指挥军民有序地行动,在许家庄附近过众安港时,他让部队和群众先过浮桥,由于临时搭起的浮桥,经不住桥上重负被压垮了,幸好大部分军民已通过了众安港,叶梯青在撤退时总是走在最后,他只好乘船过港,船行至中途,他突然发现还有几个同志未过河,更有一个掉在水里,但此时敌军已追到离河边不远了,叶梯青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定把船返回去抢救同志过河,同时沉着而迅速地撕毁了随身所带的全部文件,以免落入敌手,作了万一被抓的打算。由于同志们积极配合,行动迅速,终于全部过了河。下午部队集中在袁家庄,敌人又紧紧尾随而至,部队重遭包围,为摆脱敌人,县团领导决定朝敌人力量较薄弱的鞠顾庄撤出。由于连续作战、奔波,使体质较弱的叶梯青行动十分不便,警卫员吕祥林眼看快要被敌追上,他马上背起叶梯青突围,刚迈出几步,被敌人发现目标,罪恶的子弹击中了叶梯青,他为全国的解放事业洒尽了最后一滴血。
  叶梯青牺牲的噩耗传来,泰兴广大军民无不流下热泪。尽管那时,泰兴的第三次反“清剿”斗争还处在紧张阶段,但广大军民为他召开了万人追悼大会。在追悼大会上,许多干部、群众为失去这样一位好干部、好领导而悲痛。为了告慰先烈英灵,永远铭记先烈业绩,在群众的要求下,上级决定把新街区改名为梯青区。
  同年(公元1914年)出生的名人:

魏其虎 (1914~1947) 江苏省宿迁泗阳
王洪垒 (1914~1942) 江苏省徐州沛县
周乐生 (1914~1941) 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
张醒 (1914~1941) 江苏省徐州丰县
纪毓秀 (1914~1939) 江苏省宿迁宿城区
+ 更多公元191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7年)去世的名人:
周文科 (1913~1947) 江苏省淮安淮阴
魏其虎 (1914~1947) 江苏省宿迁泗阳
易乃千 (1913~1947) 河南省
吴学连 (1916~1947) 江苏省盐城响水县
张鹏举 (1911~1947) 江苏省泰州泰兴
顾毅 (1916~1947) 江苏省南通
+ 更多公元194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