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济源人物

姚天恩

姚天恩为

  姚天恩1954年12月生,男,汉族,河南省济源市大峪乡林仙村人,硕士研究生。197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1月~1984年,任济源县大峪乡党委秘书、乡长;1984~1992年,任济源县交通局局长;1993~1994年,任济源市招商局局长;1994年6月起,任焦作市公路局局长兼交通局副局长。1996年,被评为全国创新局长;1999年,被评为河南省先进工作者;200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3年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自1994年底到2000年短短的6年内,姚天恩带领焦作市公路局广大干部职工筹措资金40多亿元,修干线公路、高速公路508公里,是1994年公路总里程的3倍,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110.4公里,在地市级中居全国第一。形成了焦作地区"人"字型高速公路网,这是河南省第一家在全省"米"字型公路网中建成的高速公路。同时创下自筹资金、自己建设、自己经营高速公路的全国第一。焦郑高速公路有6公里在新乡市所辖的原阳县内,黄河大桥南引桥在郑州市所辖的巩义市内,在全国第一家实现了跨地市修公路建大桥的成功业绩。焦(作)晋(城)高速公路2.75公里长的最大采空区的处理,填写了中国公路建设史上的空白。工程带来直接经济效益50亿元,提供社会就业岗位10万多人。
  这个壮举被有关专家称为"焦作公路现象"或"焦作公路模式"。
  国家交通部一位负责同志对焦作公路事业评价时说:"就焦作辖区公路建设成果而言,怎么宣传也不过分。"
  1998年12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召开交通发展新闻座谈会。姚天恩向首都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人士介绍了焦作公路事业的发展概况,引起极大关注。应邀出席此次座谈会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亲切、风趣地对姚天恩说:"你们是筑路工人,我是建筑工人,咱们是一家人,都是为人民办事的。"并亲手将"为人民筑路,为祖国架桥"的匾牌颁发到姚天恩手中。
  姚天恩接过匾牌,眼里一阵湿润。
  姚天恩的家乡林仙村,居于大山之中,姚天恩考上县中学,才有了第一次对路的"比照":山里路只是用双脚踩出来的坎坎坷坷若隐若现的印迹而已,县城的马路,却如此宽阔平坦,象可以直通天的尽头。姚天恩对着父亲说:"有一天,我也要为家乡修出这样一条路!"
  大队长问这位村里的第一个高中生:"天恩啊,你回来了,最想干的是什么呢?""我最想干的就是修路!"姚天恩简洁有力地回答。县里分给姚天恩所在大队一台拖拉机,村里的人都高兴得不得了。继而又陷入了沉默,没有路,别说拖拉机,自行车也进不来啊!姚天恩乘机把村里群众都组织起来,开山修路。一条行走了千年的羊肠山道变成了小公路。当姚天恩开着那辆拖拉机进了村子,村民们点燃了爆竹,敲响了锣鼓,吹起了唢呐……
  从那时开始,姚天恩也成了有名的"路疯子"。
  在家乡的几年间,姚天恩修过山间小路,修过平板车路,修过汽车路。姚天恩担任了大峪乡的副乡长,仍把修路当做第一要务,决心为山区人民做好"开路先锋"。姚天恩争取县交通局拨给了大峪乡1万元的修路资金以及一批0、钢钎等修路物资。他一个村一个村地动员,利用冬季农闲,开山修路。3天时间,姚天恩组织起了一支1万多人的筑路大军。第一洞的0放好后,他招呼大家远远的散开。点燃一支烟,吸了一口,再蹲下点燃 ,然后,他一边跑,一边大声喊:"快躲起来,快躲起来……"他和人们一起挖土,一起搬石头,一起推运石车,一起流汗甚至流血。
  县委书记张明亮到工地想见见"路疯子",他一身泥土,满头蓬发正在工地推架子车。
  姚天恩带领大峪乡的乡亲们一锹锹地挖走黄土,一块块地搬走岩石,用了整整一年,一条崎岖了千百年的羊肠山道变成了可通汽车的县级公路。路修通了的那天,汽车开进村来,从未见过汽车的狗一个劲地猛追,一个劲地狂吠。
  正当他效法愚公出力流汗挖山修路建桥之时,一场意想不到的大难劈头打来。他受到了不公正的审查。
  妻子受牵连没了工作。爹、娘、妻子,还有孩子,回家种地。
  姚天恩面对坎坷,显示出了百折不回、愈挫愈奋的坚韧不拔性格。他要抗争,他坚信自己清白无辜,他不停地申诉、呼号,终于引起领导关注。经认真查证,确无问题,终获平反。而且县委县政府量长使用,仍委以县交通局局长重任。
  姚天恩担任济源县交通局局长的7年里,整个济源县、乡、村三级总动员,修了上亿元各种等级的路1700多公里,架了22座桥,在河南省率先实现了县、乡、村通公路。云缠雾绕的山巅,飘起了一条条"玉带"。
  居住在海拔3500米高的水洪池村民,多少年来过着"下山滑秋千、上山学猴猿"刀耕火种的生活,处于几乎与世隔绝的境地。姚天恩以不失一村道路为己任,步行往返多次达500余公里,从设计到施工,领导村民克服无数艰险,修成了盘山道,使汽车上了山,村民们走出了"一线天"。
  最让姚天恩感怀的是那个叫张金顺的生产队长。自从姚天恩带领大伙们开路以来,他浑身都生出了使不完的劲儿。大年初一他都没有歇工,去排险石,被滚下来的险石砸了个正着。姚天恩哭了。所有的村民都哭了。姚天恩主持了追悼会。并亲手挂起了他为张金顺写的挽联:"自力更生创千秋宏伟大业,众志成城垫万代幸福基石。"
  公路修成了,村民在姚天恩走之前,连夜绣制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8个大字:"廉洁奉公,两袖清风"。
  10多年后,姚天恩与张明亮重上王屋,来到水洪池村。村支书苗天才激动地说:"乡亲们总忘不了你们,要给你们树碑哪!"但姚天恩更感谢他们。他说道:"山里人养育了我教育了我,特别是他们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愚公精神教会我如何做人,如何办事。这些年来总想为老百姓办点实事,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从不退缩,总感到有使不完的劲儿,因为在我的背后,有老百姓!"
  1994年6月,姚天恩被任命为焦作市公路局局长。
  焦作是晋煤外运的大通道,每天有全国成千上万辆汽车在此集结,又如行云流水般匆匆而去。公路险,车流量多。任何高等级的公路,怎么也经不起一辆辆30~50吨超重车辆倾轧。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关注这条通道的建设,可一修就是4年。车绕乡村,喇叭如嘶,尘土飞扬,太行山上,常常堵车三五天。1988年焦作全境修路大战,无路可绕的焦作如一座孤岛,《河南日报》《古怀州,路难行》的报道惊动全省上下,省政府破格拨款亿元修詹泗水泥路。修期3年,可通车不到3年,在大吨位超重车辆压辗下,就变得支离破碎。年年修路,年年路坏。1993年之前,焦作公路状况用四个字就可概括--"三超一低"。即超流量、超负荷、超期服役、低等级。
  1993年,国家政策向能源、交通等产业倾斜,焦作市交通公路管理部门审时度势,果断确立了超常规、大跨度、高起点、快节奏,加快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指导思想,"四桥八路"的商品路桥建设全面铺开。一年之后,由于资金严重短缺等诸多不利因素困扰,如火如荼的公路建设0很快便偃旗息鼓,工程不得不放慢速度,一些重点工程不得不停下来。此时的焦作公路状况是,"路通桥不通,桥通路不通,半通半不通。"
  在建的工程时修时停,政府和人民心急如焚,而捉襟见肘的几千万元在需要3.6亿元投资的路桥工程面前,真可谓是杯水车薪,怎么办?姚天恩认为是个机遇,一个极好的能够大展身手干实事干大事的机遇。姚天恩非常熟悉焦作公路状况,非常钟情他魂牵梦萦的公路事业,也非常敏锐地感受到了时代改革新气息。面对残局,早有对策。他不仅考虑怎样尽快完成作为焦作市"八五"规划中"四纵四横"大交通格局重要组成部分的12项路桥建设项目,而且想得更远更宏伟。但想法需要现实来验证,他一头扎进工地,深入调查研究。
  新局长失踪,引起焦作公路局短暂的疑惑与议论。"那位新来的姚局长,怎么还没有露面就不见了?""该不会是看到困难太多,来了个脚底板抹油--溜了吧!"……
  姚天恩当然听不见。半个月后召开了他上任后的第一次领导班子会议。他说:"我们焦作的公路建设事业一定要实现四个突破:全面改革开放要有新突破;公路开放力度、招商引资工作要有新突破;文明样板路要有新突破;优质工程要实现零的新突破。"他提出了市场化运作的新思路。从此,他开始了步步险棋、步步高招、步步辉煌的征程。第一招,动班子,上任不到20天,就在全市率先对焦作公路局行政副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第二步,主动向焦作市政府申请,争取地方政府发展公路事业的14项优惠政策。第三步,姚天恩要求,所有公路局领导一概"蹲点",将办公室移到建设工地,现场办公;实行公路分段责任制,分点把关,现场管理,及时解决施工中的所有困难和问题。在他的带领下,公路局上下高速运转起来。
  1995年年底,仅一年多时间,焦作公路局就投资3亿多元,修建了8条商品路共182公里,大桥4座计1313米,12项路桥建设项目全部竣工。接着又一鼓作气拿下了3亿多元的9项新改建工程,使得焦作的公路密度在河南遥遥领先。
  但姚天恩根本不满足,他心中早有惊人的大手笔:投资33.1亿元构建焦作境内的"人"字型高速公路框架和修建焦作至巩义黄河公路大桥。为此,1994年刚上任在筹思决战"八路四桥"的同时,就成立了公路项目库领导小组,进行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进行各项准备。现在该付诸实施了。
  在焦作"人"字型高速公路框架中,焦作市处于"一撇一捺"的交汇点上,交汇点向北延伸,为焦(作)晋(城)高速公路;左边一撇向西南延伸,为焦(作)温(县)高速公路,通过焦作黄河大桥,与310国道相接;右边一捺向东南延伸,为焦作至郑州高速公路,与107国道相连。由此形成一个具有独立体系又向周边辐射的高速公路网,简称"三路一桥"。
  修筑高速公路是一项高投入工程。平原地区铺设1公里高速公路,一般需要资金3000万元;山区铺设1公里高速公路则需要4000万元的资金。由于焦作不属于国家规划的高速公路十字架辐射范围,"人"字高速公路网,得不到国家资金的强力支持。"三路一桥"需要33亿元,焦作市财政收入每年也就10亿元左右,全市公家人不吃不喝不花也得4年攒。焦作公路局每年修路资金只有1000万元,常规修法,得300年。
  姚天恩要自筹资金,三年干完。
  焦作人和焦作公路人,都被姚天恩所要实施的这一大手笔"震呆"了。一些人说起了风凉话。"这不是典型的好大喜功么?""还能再来一次'-'么?"就连大力支持姚天恩的焦作市委市政府领导都为此工程计划忧虑不已。姚天恩送焦晋高速的报告到省,省计委领导都用不敢相信的眼神看着他。
  姚天恩则早就成竹在胸。招商引资,通过贷款、融资、合作等方式筹措资金。成立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在北京和深圳分别成立了招商引资办事处。争取国家银行贷款22.88亿元,争取外资合同9.28亿元、外资协议3.9亿元,吸引外资2900万元,争取到河南省公路建设投资1.22亿元,财政专项资金投资4亿元,争取世行贷款1.04亿元。
  姚天恩一方面筹资,一方面运筹指挥三大工程开工建设,投资16.66亿元筹建的焦郑高速公路,于1998年8月18日正式动工。投资5亿多元、全长3010.13米的焦作温县黄河公路大桥和15.42公里的连接线工程,12月11日正式开工兴建。焦晋高速公路全长17公里,隧道13条,大桥和特大桥22座,总投资9.37亿元,2000年6月26日正式破土动工。
  在工程管理上,以往象如此大的工程,市、县及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主管领导都要挂帅,出任工程指挥。姚天恩摒弃了这一套。他深知这种习惯做法,会导致日后工程出问题无人负责的局面。他引进国际现代化公路建设经验,建立了一套系统科学的管理模式。工程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三大工程法人都是姚天恩,承担工程的终身责任,任何时候出现质量问题惟己是问。为了质量,他承受了各路"条子"的沉重压力。真是集毁谤于一身,担风险于双肩。为了钱吗?按焦作市政府关于引资奖励规定,他能得几千万元,未要分文。工程建设中,严格执行工程招标制度。从工程设计、施工开始就严格按照招标投标的程序,真正坚持客观、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把好工程质量第一关。焦郑高速公路实行国内公开招标,从参与投标的137家国内大型施工企业选定了9家报价合理、技术先进、施工能力强的国内大型一级施工企业。创下了焦作工程招标史上投资多、规模大、中标单位级别高的记录。工程施工实行监理负责制。严格执行"菲迪克"管理模式。对质量、进度、投资,驻地监理工程师进行有效监督、控制和管理。监理实行招聘制。工程项目上,严格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及开工报告审批制。采取内部竞标方式选择项目经理,并由项目经理组建项目部,在人员、材料、财务方面有较大的自主权,有效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由此形成业主、监理、施工三方互相制约关系,保证工程质量。为了质量,他常到工地查看。局里同志都佩服他,说姚局长抓一把混凝土,就能准确说出灰沙比。
  姚天恩善于用人,善于用将。他有太多的事要决策要办,不能天天守在工地。因此,三大工程都选派了实际前线总指挥,他们都出色完成了任务。焦郑公路建设指挥部总工程师关建国,总监理师赵德有,上任一句话:"宁做恶人,不做罪人。"清退了不负责任的6名监理。他们带领从市公路局选拔的30多名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春天一头沙,夏天脱层皮,建成了一条样板路。任黄河公路大桥前线总指挥、总工程师、总监办主任和业主代表的是副局长张习贤,按国际施工经验组建机构,严把材料进场、施工过程、质量认证、计量支付四关,坚持五查,创造了焦作公路管理模式。局里大将和精英都上了一路一桥后,任务更为艰难的焦晋高速谁去?姚天恩大胆起用新人,任命局长助理李小对为总工程师,任命科长刘远征为总监理工程师。二年之后,焦晋高速公路成了运输线、旅游线、艺术风景线。李小对、刘远征被提拔为副局长。此期间,路网建设投资之巨,进度之快,质量之优,不亚于二路一桥。副局长樊德保负责这一项工作,总投资14亿元,竣工18项。塔南路工程8.3公里,投资1700万元,两个月竣工告捷。在用人上,姚天恩表现出如炬目光和阔大胸襟。
  酷战终捷报,一切在算中。2001年7月23日,焦郑高速公路胜利通车。2001年11月20日,焦作温县黄河公路大桥通车庆典举行。2002年12月22 日,焦晋高速公路贯通。3项全部被评为优良工程。世代梦想,今日成真。仅黄河公路大桥,温县人知道,原新乡地区人知道,焦作市人知道,县、地区、市、省,直至全国人大,年年提议案,年年无结果。而今3年建成,天堑变通途。姚天恩即兴赋诗道:"千年寻舟茅津渡,已是银河落九天。挥笔大地再写人,甘洒雨露润故园。"
  姚天恩带领焦作市的公路建设者继续编着能推动政治、经济建设的公路网,实施着他儿时做就的筑路梦:再投资8.5亿多元建焦温高速写"人"字上左一撇,再投资50亿元建新焦济和孟武高速,改"人"为真正的"大",使焦作成为5条高速交汇、6县高速环绕的新经济区。他要在怀川大地上筑起公路建设里程碑,为焦作人民再办些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