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北省> 唐山市> 丰润人物

张廷谔

[公元1890年-1973年,中华民国政治家]

张廷谔为[公元1890年-1973年,中华民国政治家]

  张廷谔(1890—1973)字直卿,直隶丰润人,家贫。早年毕业于遵化学堂,后赴日本,投考大阪一家工科学校未果。1911年考入直隶高等工业学堂,毕业后在大沽造船所任机械师。张虽官微言轻,但非常机灵乖巧,口才很好且交际能力强,擅与上层作忘年之交,常穿梭于政界人物之间。他很快便在天津内河轮船局任总稽查,1917年升任局长,后任北京电报局总办、直鲁电政监督等职。他还挂着直隶省议会议员的头衔,这也为他后来官运亨通奠定了基础。
  1923年张绍曾组阁时,以曹锟为首的直系推荐张廷谔为国务院秘书厅秘书长,任期为1923年5月24日至1924年1月9日。由于政局险恶,张廷谔谋求外任,初为河东盐运使(设在山西),任期为1924年1月9日至1924年10月9日。不过他一直住在北京。当年10月9日,他调任署长芦盐运使,这是经吴佩孚和曹锟同意的。在这个位子上,他仅干了不足一个月,便于当年11月7日被免职。此后他便经营起盐务,与吴毓麟、潘复、刘彭寿等分别组织了德兴盐务公司等数家盐业买卖,干了很长一段时间。
  1924年,张廷谔举家迁入津门。
  1930年,张廷谔在宽敞的后院自办蓟七盐店,领有七个县的官盐专卖权。除了投资实业,张廷谔与北洋各派系、东北军旧将领交往较多。张廷谔首任市长,则得益于黄郛。
  张廷谔于1934年冬任职,每天由意租界到市政府(今河北区月纬路十中南院)上班,他便把宅邸的盐店搬了出去。张廷谔家中一时车水马龙,宾客云集,各国在津领事和夫人也被邀请来作客。
  1935年6月4日,张廷谔下了台,由亲日派的-敏替任天津市长。张廷谔有抗日救亡思想,他不愿与亲日分子同流合污,更不愿当汉奸,因此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眼中钉。在南京国民政府与日本侵略者签订的出卖华北主权的《何梅协定》第一条第一款中,即有将“于学忠及张廷谔一派之罢免”内容。
  抗战胜利后,张伯苓向蒋介石推荐张廷谔回津官复原职,得到采纳。张自1945年8月13日他的任职命令发表起,到转年10月23日即因病下野。张在位期间一些官员的-丑闻陆续曝光,民怨沸腾,群众戏称接收为“劫收”,搞得张廷谔焦头烂额,穷于应付。加上反甄审事件、天津教育局长辞职等,一系列突如其来的事,都使张廷谔心力交瘁。他曾聘请过环保专家过祖源等科技人员来津,希望解决天津城区的下水道等问题,但却无法实现。因血压偏低,他病过好几次。1946年8月15日晚天津市长张廷谔在利顺德饭店向驻津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路基中将授“金石之盟”旗,1946年8月17日,国民政府-派来“接收清查团”。张廷谔在记者节那天中国大戏院举行的一次欢迎清查团晚会上晕倒在地,为脑血管痉挛,后提出辞职。
  张廷谔下野后,被委为国民政府顾问这—虚职,离开天津到北平颐和园写秋轩闲居。写秋轩当时是东亚公司宋裴卿使用的。张廷谔一直没有到南京向蒋介石报到或述职,其原因不言自明。
  1948年10月,张廷谔从北平赴台,直到1973年7月在台北故去。
  
同年(公元189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3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