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濮阳市> 濮阳人物

张三甲

[清][公元1876年-1898年,清朝最后一位武状元]

张三甲为[清][公元1876年-1898年,清朝最后一位武状元]

  张三甲(1876年~1898年) 字鼎臣,号魁轩,又名荣甲。开州户部寨村人(今属濮阳县户部寨乡)。其祖父张增外出打短工,偶遇一武林高手,结为昆仲,跟他学得几路拳术,回家后在农闲时练拳习武,逐渐名震四方,办起了武术馆,张三甲的父亲张耀田等都是习武场上的佼佼者。张三甲自幼酷爱武术,八岁时就已学会不少武术招数。张三甲十四五岁已长成彪形大汉,有一次见邻家门前有两个数百斤重的石狮子,大叫一声猛力将石狮子举过头顶,玩耍一阵放回原地,面不改色,气不发喘。围观者无不惊骇,称之为"神力",一时名传乡里。杨师傅夸赞道:"吾弟子盈门,唯有三甲罕见也。"还称赞三甲"弓、箭、刀、石 冠群"。后来,张三甲又遇恩师杜同春,深得其教诲。光绪丁酉年(1897年),张三甲参加直隶大名府乡试,中榜第三十一名,成为武举人。
  光绪戊戌年(1898年)九月十八日戊辰,慈禧太后懿旨命武科举恢复旧制。张三甲和胞弟冠甲等人由其岳父杨公资助,进京参加武会试。参加会试的武举人大都是豪门富户,还得拜朝中有名望的人为师,于是三甲拜了六王(即恭亲王奕?)为师。在会试中,三甲的弓、箭、刀、石样样成绩名列榜首,中第一名会元。殿试时,十月初三阅看马步箭,初四阅看弓刀石。张三甲一进考场,只见他身材魁梧,相貌堂堂,手提一柄一百八十斤重的大刀,威风凛凛。他摆定架式挥起大刀,前后左右寒光闪闪,只见刀光,不见人影,如蛟龙潜水,似鲲鹏展翅,令人目不暇接,望而生畏。突然"哨啷"一声大刀落地,全场顿时愕然。这次"大刀落地"本是三甲在拉弓射箭时,右手大拇指上戴的骨扳指忘记摘掉,影响舞刀,造成一时失手。但他处变不惊,只见他一边用牙咬掉右手大拇指上拉弓时忘摘的骨扳指,一边用右脚猛力一搓,脚尖一挑,大刀顺势飞起正落手中,接着连耍数招,亮出一幅敬德钓鱼的架式。精彩的绝技,全场掌声雷动,监考官喜出望外。于是,张三甲以一甲第一名夺魁,钦点状元及第,钦命御前头等侍卫。
  张三甲得中后,暗向六王请求同意,便匆忙回乡省亲。到了直隶大名府城,天黑住店,随从未经状元爷允许,便挂出了红灯,上有"状元及第"的字样。消息很快传到了大名府,府官大礼相迎,开州州官来大名迎接。张三甲回乡后,登门拜访的人络绎不绝,大名府送来皇帝钦赐的"御前侍卫"滚龙金匾,开州知府送来"状元及第"金匾,父老乡亲送来了"会元"金匾。张三甲天天忙于应酬,迎来送往,回乡十几天便患了重病,卧床不起,多方诊治无效而死,享年22岁。

同年(公元187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89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