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开封市>

张光第

[清][公元1800年-1869年]

张光第为[清][公元1800年-1869年]

  张光第(1800~1869),字镜春,号云轩,清祥符县(今开封市)人。父润之有隐德。光第幼年聪慧,少年励志勤学,18岁入邑庠。道光五年(1825)乡试中举。后以修贡院有功,道光十二年(1832)选授福建莆田县知县。莆田历有械斗之风,尤以交上村为甚,悍民不畏官,官亦不敢过问。张光第下车即单骑至交上村,谕以利害,责令悔过自新。村民感动,数百人纷纷弃兵器,并将为首者捉住献出,致使在其任职期间再无械斗之事。后调任首邑闽县。闽俗好斗之风甚于莆田,石庭镇林士奇、林士华两兄弟横行乡里,周围十余村深受其害。张光第亲率一批强悍兵勇一举将林氏兄弟捕获正法,民心大快,百姓安居乐业。他又"以正风,先端士习",在县试时亲自临考,严禁考场舞弊,因此选拔皆真才实学者。他以闽县不凡之绩,后任南台海防同知。
  因父亲去世,张光第回归故里。恰遇道光二十一年(1841)夏六月,黄河在开封城北张湾决口,洪水围城,开封城墙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当时开封知府邹鸣鹤联络前襄阳知府王懿德、前闽县知县张光第倡劝并捐资修复城墙。张光第深入民间,动员百姓出土袋堵漏,他并顶风冒雨,露宿险地,筹划组织堵塞。同年冬,他帮助办理赈务,救济难民万余人。河南巡抚禀请以直隶州选用。道光二十五年(1845),张光第选授直隶顺德府同知,权平乡县。平乡县历来贫瘠,又逢灾年,粮食歉收,"道殣相望"。张光第首先捐资,挖河修渠,以工代赈,绅商纷纷响应,使平乡百姓得以度过灾年。后调任广平知府,移顺德,他爱民礼士,率属廉洁奉公,颇有政声。
  咸丰元年(1851)夏,因母亲去世,张光第又返回故里。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北伐攻打开封。张光第由大学士周祖培保奏在开封督办团练。他与官绅登城分守7昼夜。时任河南巡抚陆应穀以张光第"才可大用",保举赏花翎,署安徽庐凤颍道,并监督凤阳关税。当时安庆已经失守,凤阳频危,张光第出资训练兵勇百余名,分派四门把守,民心安定。他又清理河道、通商裕饷,奉守临淮,百姓视为长城。咸丰七年(1857),任安徽按察使。此时沪桥失事,张光第督军过定远。定远百姓初闻兵至,关闭城门,拒绝入境。他出示公平交易告示,百姓欢迎,开门迎入。张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市廛不惊。同年秋擢安徽布政使。咸丰十一年(1861)春,张光第与安徽巡抚翁同书同日接旨,来京另候简用。此时,河南巡抚严树森禀请他留河南办理河南筹防局事务。张光第由此回省城开封,裁月捐、整顿练勇,治理域内积水,疏浚城外河流,历时5年。同治五年(1866),张光道仍遵前旨进京候简。同治六年(1867)春,奉旨稽查顺天粥厂事务。同治八年(1869)春,因病请回原籍就医。同年病逝于开封家中。因有功于地方,入贤大夫祠奉祀。张光第有4子,长子守城任知州,次子守敬任郎中,三子守让、四子守基俱任知县,孙祖谟为进士任内阁中书。
  
同年(公元180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86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