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郑州市> 荥阳人物

张登云

[公元1879年-1947年]

张登云为[公元1879年-1947年]

  张登云(1879.8.31~1947.1.13),字跻青,号柿谷道人,河南省汜水县(今属荥阳市)人。出身耕读世家,其父张文会,字彖晋,号康侯,中秀才后终生未第,务农为业。虽家境贫寒,仍勉力供子读书。张登云18岁入学,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举。光绪三十一年(1905)留学日本,在早稻田大学政经科学习。在日本接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光绪三十二年(1906)加入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在日期间与廖仲凯、于右任交往甚密。廖仲凯曾送给他一张亲笔题名的照片,他与于右任亦曾合影,合影保留至今。
  光绪三十四年(1908),张登云携日本妻子樱田菊子(中国名字张田希九)回到河南省会开封,担任河南法政专门学堂教务长。辛亥革命时期,河南法政专门学堂是革命党人一个重要的活动场所,张登云是该学堂革命党人代表人物之一。1909年10月14日,河南省首届咨议局会议在开封召开,张登云当选为咨议局议员,至1912年4月15日咨议局解散为止。河南辛亥革命起义前,张钟端(起义时任河南辛亥革命军总司令)曾与数十位革命志士联络会面,商议起义大事,张登云亦在其中。他们分析时局,畅谈先烈革命遗事,皆义愤填膺,誓表消灭清廷之志,同时制定计划,组织实力,明确分工。张登云负责联络工作,起义因内奸告密而失败,张钟端等11人慷慨就义,张登云遭清军追捕,化装潜逃上海。
  1912年9月,同盟会河南支部联合其他六党(会),改组为国民党河南支部,曾昭文(字可楼)任部长,谢楚材、陈伯昂、张登云、张之锐4人在支部中任副部长。1913年3月,国事维持会河南支部在开封召开成立大会,选举河南都督张镇芳等河南军政要员为名誉理事,选举曾昭星、郑岘农、时经训、张登云、杨汉光5人为理事。张镇芳为袁世凯表弟,与袁一样,早就处心积虑要消灭国民党。张登云后因反袁而被通缉,1914年潜逃日本。经在千野县留日同学会工作的张国威(字仿吾,开封市人,同盟会员)介绍,与李大钊相识。
  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张登云又回到开封,继续担任河南法政专门学校(1912年由河南法政专门学堂改名而来)教务长,后又任校长,至1926年3月。张登云两次担任河南法政学校领导职务,前后长达18个年头,培育大批人才,当时河南法政界人士多出其门。挚友赞誉他"能文章,能政事,主-学十八年,耗尽苦心,桃李几遍大河南北。"1925年7月于右任陪同李大钊来开封,曾去北太平街张家,与张登云会面畅谈。时值张父70大寿,于右任遂书写一幅寿联祝贺。1926年3~6月,张登云任河南省政府政务厅厅长,1926年6~11月,任河南省政府实业厅厅长。1926年4月5日,省长靳云鄂率部北上进攻国民军,时任政务厅厅长的张登云,曾代理河南省省长。
  1927年6月,冯玉祥任河南省政府主席,他上任伊始,就整顿吏治,制定并严厉执行惩治-受贿措施。有人诬告张登云,冯玉祥将他拘禁审查3个多月,未查出任何劣绩,遂予释放。遭拘禁后,张登云父母因年事已高,闻其被捕悲气交加,一病不起,相继去世。1928~1930年他携家眷回原籍丁忧,曾参与重修《汜水县志》,并作序。
  1931年5月5~7日,国民会议在南京举行。会议前夕张登云应邀赴南京,会后蒋介石欲留他在南京任职,张登云托词不就回到开封。后应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公署驻南阳)专员王幼侨之邀请,于1933年6月~1934年5月,在南阳任该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秘书。1934年12月~1937年4月底,又应安徽省政府主席刘镇华聘请,任安徽省政府法制室主任。1937年5月返回开封。
  1938年6月6日开封沦陷,沦陷前,张登云和日本妻子樱田菊子及二子留在开封守护家业,将其他家人安置在汜水老家。日伪得知张登云曾留学日本,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又有一个精通日语的妻子,因此,开封沦陷后一些日伪要人即找上门来。北平伪政权头子-敏请他去北平任职,他置之不理。日酋土肥原贤二,〖HT4",6"〗火〖KG-20x〗田〖HT〗俊六多次上门纠缠,逼他出山,张登云均以有病为由,坚辞不就。日本人派医生为他治病、送药,他不吃日本人的药,一次次把药倒掉。日本人见软的不行,就把他抓进日本宪兵队拘禁起来,但他始终不屈服。樱田菊子利用关系多方活动,加之确实有病,日本人无奈只好放他出来。
  抗日战争期间,张登云一方面与日本人周旋,另一方面又时刻关心民族存亡与国家前途,他通过收音机每天深夜收听重庆及延安新闻广播,了解分析国内外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1938年11月长沙大火,1944年11月柳州失守,他都挥泪作诗,抒发悲愤心情。开封沦陷期间,为躲避日本人骚扰,有三十多位青年妇女躲进张家,幸免于难。此事深得邻里称颂。
  1945年初,日本人阴谋将河南新沦陷区划为"中原省",设"省长公署"于郑州,企图逼迫张登云出任伪"省长"。1945年春节过后,还下着雪,日军强行将张登云用汽车拉至郑州,并盗用他的名义,通知各县维持会派人到郑州开会,张登云坚决不从,他提出已几十年没有回过老家,想回去看看,得到允许就回到汜水祠堂沟村。其侄张华强(后改名-北),时任汜水县抗日民主政府委员兼汜巩(汜水县、巩县)联防办事处主任,受党组织委派与张登云会面。张登云与华强、华挺、华勇3兄弟相处3天,倾心畅谈。他认为日本必败,表示宁死不当汉奸。驻郑日军头目石夫勇一密令汜水日军头目中岛监视张登云。3天后,中岛以保护为名把他又送回郑州。回到郑州,张登云以身体有病难受,常常昏睡来对付,日本人无法,加之形势变化,放松了监视,他寻机逃离虎口,与家人林德(李耀龙)步行3日回到开封,日本人成立伪"中原省"的阴谋终未得逞。当年5月,党组织派张华挺来开封探听过此事。
  1946年秋,张华强被国民党汜水当局逮捕,押至开封,关进河南省保安司令部,张登云设法营救未成,遂被杀害。抗战期间,为对付日本人的威逼利诱,张登云有病不治,身心受到严重伤害,加上侄儿华强被害,悲愤交加,于1947年1月13日在开封病逝。
  张登云博学多识,文章、书法造诣颇深。其文章、诗词及数十年从未间断的日记,廖仲凯赠送的照片,于右任为其父书写的寿联,均在"文革"中被抄遗失。现仅存他临摹的颜真卿"麻姑仙坛记"手迹保存完好,以见其书法之功力。
  张登云次子张方正曾任成都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是中国第一个为钩体病科学命名的专家。
  注:《河南省志》、《郑州市志》、《荥阳市志》均有张登云的传记资料。《开封市志》张登云传是以文献资料为主要依据,又在调查其4位子女的基础上写成。同一传主,传文不一,令人不解,需做一辩。
  一、张登云卒年,省志误记为1946年,实为1947年1月13日。
  二、张登云留学日本,省志记1903年,汴志记1905年。查《清末至民国河南省出国留学生名录》,光绪三十一年(1905)张登云赴日本留学,在早稻田大学政经科学习。
  三、郑志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同张钟端、杨源懋、王少湘等在开封积极响应,炸毁火药库,准备武装起义。"荥志记载相似。《河南文史资料》第六辑(1981年9月出版),为辛亥革命专辑,一看即明。炸毁火药库,是1913年7月事,与张登云无涉,而张钟端1911年12月24日已牺牲。
  四、郑志记:"1914年袁世凯死后,他又回到开封河南法政学堂教书,并任教务长、校长。"袁世凯死于1916年6月6日。
  五、郑志记:"1921年张登云转入政界,先后任河南省民政厅长、实业厅长、政务厅长和代理河南省省长。"荥志记:"民国10年,登云出任河南省民政厅长,后又任实业厅长,并代理河南省省长。"查1914年6月~1927年6月间,河南省政府设政务厅、财政厅、教育厅、实业厅,而无民政厅。张登云任政务厅长、实业厅长,均在1926年。
  六、郑志记:"1935年,刘镇华任安徽省政府主席,聘请张登云任安徽省政府法制室主任。"荥志记载相同。查刘镇华1933年5月16日~1937年4月22日,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张登云1934年12月~1937年4月底,任安徽省政府法制室主任。
  七、郑志记:"1944年,日军在郑州筹组中原自治委员会,再次胁迫他去主持工作"。荥志记载相似。查此事为1945年初事。1945年2月25日《大公报》、1945年3月29日《解放日报》报道可证。
  
同年(公元187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