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开封人物

张大庆

张大庆为

  张大庆(1969.10~),开封市人。中国天文学会会员。曾就读于开封空分设备厂子弟小学和中学。一机部开封空分设备厂技工。初中二年级在书店街看天文书籍时迷上天文学,立志发现新天体,为国争光。1991年8月开始寻找发现彗星的连续观测。2002年2月1日傍晚,他骑摩托车带着自己磨制的物镜直径为200毫米的反射式天文望远镜,来到开封市城北柳园口黄河大堤39号坝头进行巡天观测。19时15分,他在鲸鱼星座发现一颗新彗星。十多年至此已观测518次,累计676小时20分钟。量取彗星座标之后,20时30分,他用电话向紫金山天文台王思潮研究员和北京天文台的朱进博士报告。朱进与王思潮立即与国际天文联合会天文电报中心局主任马斯登博士联系。2月2日凌晨,国际天文联合会第7812号公告列出了这颗新彗星的独立发现者二人,日本的池谷熏,中国的张大庆。由于池谷熏所在的日本静冈县的日落时间比中国开封早90分钟,因此池谷熏发现新彗星恰好比张大庆早90分钟。随后发出的国际天文联合会第7813号公告将彗星命名为"池谷——张彗星"。池谷——张彗星是中国业余天文爱好者独立发现并获得命名的第一颗彗星,为祖国争得了崇高的国际荣誉,也为河南省和开封市争了光。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新闻单位先后进行报道,张大庆得到开封市委、市政府的奖励,荣获开封市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被省市委宣传部评为开封十大新闻人物,河南十大新闻人物。荣获国际天文联合会威尔逊彗星奖,中国天文学会张钰哲彗星奖,及爱国侨胞设立的郭守敬天文奖。
  池谷——张彗星发现以后,世界各国的天文台对它进行了大量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这是一颗绕太阳运行周期为三百多年的周期彗星,上一次在地球上观测到是1661年,但1661年还没有彗星命名制度,所以池谷——张彗星是永久命名。由于观测到两次回归,国际天文联合会于2002年7月20日发布公告,给予池谷——张彗星永久的周期彗星编号153P,P是短周期彗星的符号,153是序号,在获得永久的短周期彗星编号的153颗彗星当中,池谷——张彗星是运行周期最长的。池谷——张彗星发现以后逐日增亮,到2002年3月18日到达距太阳最近点时成为一颗壮观的肉眼可见的明亮彗星,彗尾在太阳系中延伸长达一千多万公里,引起了全世界天文爱好者观测这颗彗星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