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许昌市> 禹州人物

杨仲起

[公元1881年-1950年]

杨仲起为[公元1881年-1950年]

  杨仲起(1881.11~1950.9),原名杨丙震,字仲起,后以字行。河南省禹州城东南35里杨庄(今范坡乡谭陈杨庄)人。开封著名律师和眼科医生。
  杨家世代务农兼中医眼科,方圆几十里颇有名气。杨仲起有一兄一姐,自幼家里省吃俭用供他一人读书。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一面在私塾刻苦攻读,准备应试,一面随父杨同合学习医道,深得要领。17岁考中秀才,后在襄城、禹州做教书先生。
  1909年,杨仲起外出求学,考入北京高等法律学堂(朝阳大学法律系前身)。因家中无力供养,他就在北京一面上学,一面行医,自己挣钱读书。在学校他接触大量西方新学,眼界大开。1913年大学毕业后,他来到省城开封,即在新街口路南挂牌行医。民国5年(1916)12月20日,开封《时言报》以《介绍眼医杨仲起》为题刊文曰:"钧阳杨仲起先生,眼科圣手也。其先五代均以眼科著名于时,先生幼习儒术,兼嗜医学,屡承祖父指示,更潜心研究,精妙入神,嗣恒有兼优差,未暇营此业。尝为人疗治,无不立见奇效。"文后特别注明"若贫者得临时酌减,富者得临时酌增"的这种灵活的收费方式,反响较大,医名颇好,并以此坚持终生。
  1917年,杨仲起加入开封律师公会,开始从事律师工作,门口挂眼医和律师两块牌子。1925年搬到西大街路北39号(后改45号)之后,行医牌子就不挂了。此后多年即以律师为主,只有经熟人介绍或上门求医者才看眼科。
  杨仲起从事律师工作后,更使他的才智得到充分发挥。首先他是法律本科毕业,对民事诉讼法、刑法等相当精通;其次他有深厚的私塾根底,早年就以文才出众而知名;再者他办事极其认真,晚上写状子,常常一写就是半夜甚至一夜。杨仲起的状子写得好,出庭辩护也是有理有据。开封以至外县找他写状子打官司的很多。杨仲起夫人王玉卿回忆:"记得获嘉县一农民,年纪十五六岁,这小孩的姐长得好,被人抢去,但抢人的逼他姐咬定是结亲了,所以打不赢官司,随舅父来开封找到家中。仲起为他们写了呈子,又出庭,最后官司打赢了。"因此杨仲起成名较快,不到十年,就成为省内著名律师。
  1927年,杨仲起受聘开封《牖民日报》,为该报常年法律顾问。1929年前后,他即被选为开封律师公会会长兼法律协会主席。1930年他受聘天津盐行驻河南"盐务"的常年法律顾问,担任襄七襄八公柜(河南15县的总盐柜,盐出天津大沽口,进河南后,即由该公柜分发)及常年法律顾问和常年驻汴代表,负责15县盐商的讼事,称为河南省盐务律师,并当选河南省律师代表。
  1931年,郑县(郑州)祥记花行因房租涉讼,状告郑县盐业银行,杨仲起作为盐务律师,自然是郑县盐业银行的代理人。官司先在郑县打,郑县盐业银行胜诉。郑县祥记花行不服郑县地方法院的判决,到开封又告到河南省高等法院,结果,省高等法院驳回控告,郑县盐业银行再次胜诉。1931年8月郑县地方法院先判,到11月省高等法院再判,结果均是郑县盐业银行胜诉。该案当时非常轰动,民国21年(1932)2月《河南司法公报》第14期上刊登了这个案子的专件,主要内容有判决、主文、事实、理由4部分。经过此案,杨仲起的声望如日中天。
  杨仲起担任律师公会会长,历任数届。此间除办案之外,主要忙于公务。他经常召-议,交流情况,讨论重大案例,亦进行一些学术研究。他还组织募捐救灾等公益活动,曾受报界赞扬。1935年2月1日,他创办开封律师公会会刊《开封律师公会旬刊》出版。
  杨仲起常怀仁厚之心,扶危济困,善举颇多。除行医济贫外,在汴灾年的农历十一月、腊月,他都要筹钱派人去中山路路东(正对西小阁东口)几家窝窝铺买窝窝票和米票,一次就买几捆。晚上叫人到城内各处,见街头路边或门楼底下逃荒要饭的,就三五斤地分发。这一项年累计一两千斤。每年夏天,他在西大街路北杨家门楼下都设一个茶桌舍茶。
  1937年,禹县老家因大雨成灾,东北涝水通过谭陈村寨壕冲入位于谭陈西边的杨庄,造成房屋倒塌。杨庄人主张水从谭陈村南门流出,谭陈人说冲坏他南门道路,结果双方争斗,打起架来。杨仲起为此特回乡调解,但双方相持不下。为了乡亲的团结,他自己拿出现洋120元,买下1亩2分地,开挖成水渠,使涝水往南流入路沟,杨庄的水灾从此解除。现在这条水渠依然发挥着作用。
  民国27年(1938)3月21日《河南民国日报》刊登以《开封律师公会昨日改选》为题的专稿:"开封律师公会,于昨(二十)日下午三时,在刷绒街该会办公室改选职员,计杨仲起得三十票当选为正会长,……"这是他最后一次当选会长。
  1938年6月开封沦陷前,杨仲起放弃在汴的较高地位和收入,率全家回到禹县。在禹县一面挂牌当律师,一面参加县政府组织的"民事诉讼调解委员会"的工作。开封沦陷后,开封律师公会迁驻襄城县,杨仲起就近继续指导公会工作。当时省高等法院已迁至卢氏县,曾有一重大诉讼案请他出庭,他坐着架子车跑几百里路赶去。1942年禹县大灾,麦季天旱,秋季蝗虫,路旁饿死者不可胜数。杨仲起见杨庄来人个个面黄肌瘦,处在危急之中,心中十分怜念,即筹钱购买大米4000斤发放杨庄,使全村人免于饿死,度过凶年。抗战时期,杨仲起在禹县城乡看病,一律不再收钱,对家境贫困者还免费送药。禹县人称他为开明绅士。
  杨仲起具有强烈的爱国心。禹县伪县长马裕禟曾几次找到杨家,请杨仲起出来为禹县做事,杨仲起借口年老有病,断然拒绝。他的老友徐立吾当时在许昌任伪职,徐也几次请他出山,杨仲起亦严词回绝。
  1948年,杨仲起全家返回开封,此时他对律师职业已失去兴趣,未再做律师。晚年,他专事医学、书法,并信奉佛教。1948年10月开封解放后,杨仲起参加开封医学会,考试合格,继续挂牌行医。1949年,河南筹备成立省政协时,爱国人士刘积学(后为第一届省政协副主席)亲到家中邀请他参加省政协工作,他欣然应允,后因重病,未能出席会议。1950年9月在西大街寓所去世。
  杨仲起去世后,夫人王玉卿教育五子一女,皆读书成才。其中二子杨庆佑为辉县市第一个主任医师、市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内科名医,三子杨庆佛为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子杨庆化为河南矛盾集团工程师、开封作家,对开封历史文化颇有研究,著有《汴京沧桑:开封龙亭》、《汴京八景记》等书。
  
同年(公元188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