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上海>

徐光炜

徐光炜为

     徐光炜,男,1934年10月生,上海人,北京肿瘤医院名誉院长。1952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学习,1956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1958年9月至1961年2月参加卫生部举办的中医研究院第二届西医学习中医班。1984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美国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及国立癌症研究所做访问学者。
      1956年-1958年在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外科教研组,从事医疗及临床教学工作。1960年-1962年在北医一院外科,负责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重点研究急腹症及软组织感染。1962年-1969年在北医一院外科,从事医疗、临床、教学及针麻研究工作。1969年-1976年任北医一院外科副主任、肿瘤科主任,从事肿瘤临床医疗及科研工作。1976年至今先后历任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副长、所长、研究员、教授,现任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名誉所、院长 。
      长期从事肿瘤外科的临床工作,致力于胃癌及乳癌的防治研究,为国家“七五”、“八五”、“九五”攻关课题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曾获国家、部市、局级科技奖15项。
      在胃癌研究方面,早年在国内首先提出按浸润浓度及淋巴转移范围的胃癌分期法,曾被作为国内统一的分期标准(1979年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开展并推广“胃癌网膜囊外剥离”的根治手术法(1983年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使我国根治性胃癌的五年生存率有较大幅度提高。率先建立了胃癌放射免疫导向手术(1993年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阳性符合率达95%。近年开展了亚临床转移灶的导向治疗研究。作为胃癌高发现场中美合作研究课题的负责人,明确了我国胃癌的流行因素,发现了含巯基蔬菜有强保护作用,进一步阐明胃癌的癌前疾病及高危因素在胃癌发生中的关系。目前正在开展胃癌癌前病变的干预试验。由他负责的提高胃癌疗效及高发现场的研究被评为199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乳癌研究方面,多年来对乳癌的早期发现、诊断及普查技术进行了系列研究。早年建立了以流行病学的乳癌个体危险因素在自然人群中识别乳癌易感人群的方法(1981年北京市科技成果奖);其后,研究了乳腺不同X线实质分型识别高危人群的方法(1989年北京市科技成果奖);研制了乳癌普查车,建立了乳癌高速高效的普查系列技术(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乳癌二级预防最佳实施方案的研究,被评为部二级科技成果。近年从事乳癌亚临床转移灶的研究。
      1990年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已培养博士7人,现在读博士研究生7人(其中博士后研究生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