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盐城市> 阜宁人物

王安坚

[公元1930年-1990年]

王安坚为[公元1930年-1990年]

  王安坚(1930~1990年)
  王安坚,江苏阜宁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在境内上海市长途汽车运输公司任职员,政协上海市第七届委员会委员。王致力于业余古钟表收藏,参加市、区职工收藏协会活动,并任市职工收藏协会副会长。1986年,被中国博物学会破格批准为全国唯一的非专业会员。50年代初,王结识一位钟表师傅,两人成为挚友,交往中学会修理钟表。日久,王逐渐产生对收藏旧钟表的兴趣。1953年起,王把业余时间全花在钟表收藏上,跑各旧货商店(摊)去觅宝。“文革”前,王每月工资75元,妻子60元,有4个子女,家境并不富裕,而钟表恰是贵重之物,即使是旧钟表也不便宜。他为收买旧钟表,自己烟酒不沾,妻子全力支持。一次为买1只瑞士古表,王卖掉结婚时妻子的大衣。“文革”中,王冒着被戴上“玩物丧志”帽子的风险,依然悄悄地收藏钟表。把买来的旧钟表,藏在箱子里,塞在床底下,隐藏起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王的钟表收藏活动进入全盛时期。1981年,他的钟表藏品被选入“上海市职工第一届八小时以外的业余文化生活集锦展”。1983年,首创“家庭钟表博物馆”,并将藏品在人民公园公开展出。借助新闻媒介,王安坚及其“家庭钟表博物馆”在国内外赢得声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为他亲笔题词:“钟表之家。”美、英、日、比利时、丹麦、澳大利亚等国际友人,前往参观。美国一位考古学家专程来沪,送给王1只重10公斤的汉白玉古老计时器日晷。他对王说:“这件古董日晷送给你,也就有了归宿。”
   经过40年的收集,王收藏美、英、法、德、日、瑞士和中国清代生产的大小不同、形状各异、千奇百怪、五光十色的各种古钟表300余只(块)。其中最大的钟高达2.5米,最小的钟直径不到7厘米;最重的挂表重为500克,最轻的钟不足50克;走时最长的能走400天,年代最久的计时器日晷,有400年历史。此外,王还收藏有世界各国用于陆、海,空交通工具的钟,有英国的“汤姆司”、“维克多”、“迪克松”和瑞士的“那丁”、“派蒂克”等名牌航海天文钟。王后半生着重研究钟表发展史,编撰出《钟表趣读》和《清皇朝对钟表的贡献》,为进一步研究钟表发展史,提供宝贵的资料。

同年(公元193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