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天津>

魏元泰

[公元1872年-1961年]

魏元泰为[公元1872年-1961年]

  魏元泰(1872-1961),天津的民间艺人。以制作风筝享誉中外,人称“风筝魏”。
  由于家境贫寒,魏元泰16岁就在一家扎彩铺当学徒,他对制作风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魏元泰心灵手巧,肯下辛苦。四年学徒期满,他学会了做扎彩、风筝和其它小玩具的手艺,由父亲给他张罗在东门里大街开了一间扎采铺,起名“长清斋”,从此他就以做风筝为业。他除了做一般扎彩外,他还细心地、反复地研究观察蜻蜓、蝴蝶、老鹰、燕子等飞翔动物的身体、翅膀的比例关系和它们飞翔的动作姿态,然后潜心钻研,用在风筝的雕琢上。他每做一面风筝,他都要精雕细刻,反复试飞,逐回改进。由最初做平拍类风筝,发展为圆形立体、串式和整体式、软翅风筝,最后又创造出能够折叠的风筝。魏元泰风筝的主要特点是用料讲究、造型多样、工艺精湛、飞行平稳,在着色上富于民族特色,并吸收了古建筑彩绘上使用的退晕法以及冷暖对比色调,使之更加适合高空放飞的特点。他制作的风筝,骨架用铜箍衔接,能拆散折叠,数丈长的风筝,叠进来以后可随身携带。魏元泰制作了一个“蜈蚣风筝”,这个“蜈蚣”有100个节,200根胡须,有5丈长,就是这个风筝,经过折叠,竟可装在一个不大的玻璃盒子里,他的这个作品荣获了1914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牌奖,为天津风筝赢得了荣誉。在他的长清斋曾挂有一匾,匾用纸糊,做工很是精致,彩绘的木板纹理,上面还有节斑和干裂纹,和真木板一样。字体也美,仿颜体。正面看是“长清斋”,换个角度时“长清斋”就被挡上了,“魏记”两字显现出来了,只有到柜台里面才能看到“风筝”二字,设计的非常巧妙,由此可见其功底。魏元泰从事风筝制作70余年,一生研制风筝200余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魏记风筝在国内博物馆均有收藏陈列,并曾销往国外。
  1956年他被推选为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委员。1957年7月,他出席了第一届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会间,他把一个精制的“蝴蝶”风筝,送给了毛主席。1961年魏元泰逝世,享年89岁。
  魏元泰的后代魏慎行(侄)、魏永昌(侄孙)、魏永珍(侄孙女)、魏国秋(魏永昌之次子)等继承家业,研制风筝,使“风筝魏”为代表的天津风筝的民间工艺不断发展。他们传授技艺,帮助杨柳青镇建起了天津风筝厂,产品远销国外。1983年“风筝魏”传人魏永昌飞赴法国表演传艺,教了几十名洋学生,一时在海内外传为佳话。
同年(公元187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1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