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开封市> 尉氏人物

魏光轩

[公元1925年-1988年]

魏光轩为[公元1925年-1988年]

  魏光轩(1925-1988),又名魏国昌,长葛县古桥乡魏庄村人,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就读,勤奋好学,尊敬师长,喜爱体育,学习成绩优秀。1941年小学毕业后,考入许昌私立进德中学,就读期间,因家庭经济困难中途辍学。中学肄业后在本村初级小学任教员,后任校长。1948年家乡解放,他先任乡财粮、后任乡长。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受县政府委派到尉氏三中(原洧川中学)任校长。
  魏光轩在三中任职的十七年中,奉公廉洁,严以律己。1956年,他的亲生女儿魏雪梅考三中,因分数偏低,没有达到学校录取标准,有人建议应该照顾,但他执意坚持"择优录取"的原则,带头堵绝了"后门",获得全校教职工的好评和广大群众的称赞。
  魏光轩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决按国家要求办学。他刻苦钻研业务,虚心向别人请教,他带领全校教职工勤勤恳恳,宵衣旰食,决心把学校办好,办出成绩。他既爱学生,又爱教师。他常说;"不爱教师的校长,不可能是一位好校长;不爱学生的教师,不可能是一位好老师。"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学生,因迟到被关在教室外面而心情不安。他听到一位教师得了病,就情不自禁的落下眼泪,前往探望,请医拿药,并嘱咐好好休养,不要躁急。在劳动建校和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中,他总是以身示范,争挑重担,为师生作出表率。为把学校办好,他日日夜夜地勤奋学习,积极思考,寻找办学道路,摸索教育规律。他最大的特点是:善学习、善实践、善请示、善总结。平时他正是坚持这四点办学,终于把三中办成了深受群众欢迎的一所农村中学,办成了全国勤工俭学的一面红旗,获得了《两个好榜样》的赞誉,迎来了全国28个省、市的同志前往三中参观学习。1961年,他曾赴京参加全国教育先进集体、先进教育工作者会议,获得了嘉奖,受到周恩来总理的家宴接待。
  魏光轩生活俭朴,对人和蔼可亲,作风平易近人,和学校周围群众友好往来,群众赞誉他是个好校长。在工作上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一位有道德的有革命操守的教育工作者。在"文革"的-中,这位久有盛名的魏光轩校长,也同样遭受林彪、--集团极左路线的无情破孩,身受不实事求是的批判。1969年底,被押送回家参加劳动。粉碎林彪、--集团后,他的冤案得到昭雪,又回到长葛县-部任副部长,1988年因病去世。

同年(公元192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