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濮阳市> 南乐人物

王振华

[公元1899年-1971年]

王振华为[公元1899年-1971年]

  王振华(1899年~1971年) 名文麟,字振华。南乐县西古寺郎村人。幼时聪敏,勤奋好学,成绩优异,12岁考入直隶省立第十一中学(简称大名十一中,即大名中学)。毕业后,边耕边读,18岁考入保定高等师范学校博物部学习生物,对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产生兴趣。五四运动前后,王振华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尤其是李大钊、-、鲁迅、胡适、瞿秋白等人的文章。1922年夏,王振华毕业,受南乐县教育局之聘,到元村集高级小学任教。1923年,直隶省(后改为河北省)立第七师范在大名成立,王振华应聘任教。不久,王振华升任训育主任。
   1927年4月,经李素若、赵纪彬介绍,王振华与谢台臣、晁哲甫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春,七师学生驱逐国民政府派来的校长张达夫,谢台臣重返七师任校长,王振华回任训育主任。1932年,在如何办学的一些具体问题上,他们又同党内执行"左"倾路线者发生争执。不久,谢台臣因病辞职,王振华-离开七师,到西安、北京等地任教。1936年,七师学生又驱逐校长郭鸣鹤,王振华返校任七师校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王振华与晁哲甫、解蕴山等在七师举办抗日训练班。12月,大名、南乐、清丰相继沦陷。王振华到山西晋城创办华北军政干部训练所。1938年2月,华北军政干部训练所转到陵川,王振华任副所长。5月训练班结束后,王振华到太行筹办学校和出版社。此后曾任八路军抗战学校教育长、学院院长等职,为抗战培养了大批干部。1942年,王振华参加延安整风学习,澄清了个人历史问题,重新入党,又回到晋冀鲁豫区工作。历任太行联合中学校长、豫北学院院长。1945年日本投降后,王振华调任华北大学教务长。
   解放战争时期,王振华任晋冀鲁豫救济总署秘书长。晋冀鲁豫与晋察冀救济分会合并为中国解放区救济总会后,王振华担任分会主任,负责接受外援及物资分配工作。
   1949年秋,王振华任平原省教育厅厅长,参加创办平原师范学院(今河南师范大学)。1952年,平原省撤销,王振华调中央教育部工农教育司任第一副司长,后任中央扫盲委员会办公厅主任。1955年,王振华任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司长,不久调任中国自然博物馆馆长。"文革"中,王振华一直患病,对国家的前途忧郁不安,病情不断恶化。1971年7月14日,王振华病逝于北京,终年72岁。
  
同年(公元189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1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