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南京市> 江宁人物

汪士铎

[公元1802年-1889年]

汪士铎为[公元1802年-1889年]

  汪士铎(1802~1889),初名鏊,字振庵,一字晋侯,号梅村,晚号悔翁。清嘉庆七年(1802年)生,江宁(今南京)人。史志学家。少以家贫习贾,为诸生时即蜚声文坛。道光二十年(1840年)庚子举于乡,在中举后10年间,四上礼部试,皆告罢。雅好山水,四番晋京,特借机浏览风土,抵京不谒一要人,又不等待发榜即归。太平军入南京之翌年,汪士铎出走安徽绩溪。居山中凡5年,以课读谋生。咸丰九年(1859年)以后先后为胡林翼、曾国藩幕僚,多有建树,而每遇“保举”皆力辞不就,胡、曾等亦不相强。所以曾国藩、阎敬铭等皆尊重其为人,认为此老乃严君平、管幼安(隐逸)一流人物,非迂儒也。同治三年(1864年)清军攻入南京后返里,先居城西仓巷,再迁城南金沙井,不复出。历任两江总督李宗义、沈葆桢等莫不待以宾礼,极为尊敬。同治十三年上元县知县莫祥芝、江宁县知县甘绍盘,倡修上江两县志,受聘为总纂,凡十月告成。光绪六年(1880年),江宁府知府蒋启勋续修江宁府志,受聘为总纂,修纂《光绪续纂江宁府志》。汪士铎固然是史学家,而所之分纂、分修又皆一时之彦杰,故能严叙例,去芜杂,存史料,求征信,允称官修志书中之佼佼者。
  汪士铎在学术上造诣高且深,史学家陈作霖认为“汪士铎性恬退,外默内刚,不谐于俗。始为学尚博,既乃研精《三礼》以及列史、氏族、天文、历算、舆地、山川、沿革形胜,小学形声、训诂、通假之遗,散骈文、古今体诗、诗余,皆能辨其出入门径、堂奥曲折之数。藏书2.6万卷,而所自为说,半《礼记》,其书上下左右方朱墨交错,陆离不可辩”。自道光中起,汪士铎蜚声南京文坛逾60年。世人论晚清南京学者,咸推之为祭酒,各方名流游金陵者无不过访请益。光绪十年,学使黄体芳以宿儒荐,翌年诏加国子监助教衔。世人称以“汪助教”。著作极富,累数十万言。主要著作中《服礼记》、《仪礼郑注今制疏证》、《水经注补辑》、《广韵雅广韵声纽表》、《梁陈州郡志》、《东汉朔闰考》、《佚存书目》、《韩诗外传疏证》皆亡佚。传世者有∠北史补志》、《水经注图释》、《悔翁文集》、《悔翁诗钞》、《悔翁笔记》(其中《乙卯随笔》、《丙辰备遗录》二目,为后人割出以《乙丙日记》为题)影印刊行。内多涉及太平天国之事为世人所重。光绪十五年去世。故居在今南京秦淮区金沙井。
  
同年(公元180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88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