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濮阳市> 濮阳人物

史向光

[公元1917年-1980年]

史向光为[公元1917年-1980年]

  史向光(1917年~1980年) 原名史承颐,濮阳县王称堌乡常庄村人。出生于地主家庭。1931年9月入濮阳县立初级中学,1936年9月入保定育德中学高中部读书。
   1937年七七事变后,史向光从保定学校返回家乡。1938年秋,参加濮阳城内冀鲁豫救国总会举办的地方党政干部训练班,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史向光在训练班学习毕业后,留在总会宣传部当干事。1939年1月,史向光被任命为中共濮阳六区区委书记兼队长。5月任中共濮东工委-部长。7月改任中共濮阳县委-部长,组织抗日自卫队。
   1940年10月,史向光任安(阳)、内(黄)、汤(阴)敌占区工作委员会书记。1941年2月,冀鲁豫二地委决定开辟昆吾县(今属濮阳市)工作,史向光任县长。时,史向光每天背上个破钱褡子,好像是个店铺先生,跑遍全县大小村庄,向民众传播抗日火种。人们称他"钱褡子县长"。1941年9月,濮阳县长王卓云去太行学习,史向光兼任濮阳县长。1943年2月,中共濮阳县委书记宋乐三被敌人杀害,史向光接任县委书记兼任大队政委。1943年11月,中共濮阳县委派三区区委完成绘制八公桥-的任务,有力地支援了冀鲁豫军区攻打八公桥战斗。1944.年春天,日军全部撤离濮阳。史向光指挥各级武装解放了两门、子岸、庆祖等地,五星集伪军起义投诚,发展反敌大联防,开展"垮保"(解散伪乡村政权)斗争,使孙良诚残部不得不在1944年10月逃窜。濮阳第二次全部解放。
   1944年10月后,史向光在濮阳县领导了"增资增佃、减租减息、倒粮倒柴"的民主民生斗争,建立农会,实行新的农业税收政策。1947年9月,史向光调离濮阳,到中共冀鲁豫四地委任宣传部长。1948年5月,史向光调冀鲁豫区党校任组织教育科科长;1949年9月调中共平原省委党校任教育长。
   1953年4月至1954年8月,史向光调中共中央华北局任检查组长,华北局组织部财贸干部处处长。1954年9月,史向光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干训处副处长。1958年整风反右期间,史向光受到批判。1958年10月,史向光调北京市工作。历任北京市人委办公厅副主任、市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三年困难时期,史向光和市委副书记赵凡到北京市的牛堡屯搞试点,向组织上反映正确意见。"文革"中,史向光因此受到冲击。1981年3月6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在复查意见中给予改正。1980年12月24日,史向光病逝于北京。

同年(公元191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