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濮阳市> 南乐人物

李义琛

[唐]

李义琛为[唐]

  李义琛 唐代昌乐(今南乐县)人。生卒年不详,出生于官宦世家,兄弟、子侄多人仕。堂兄李义琰高居相位,弟李义琎官至司功参军。唐贞观初年举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雍州长史、黎城都督、岐州刺史等职,以"良吏"著称于世。他曾三次出使吐蕃(今西藏),一次出使高丽(今朝鲜半岛),在加强唐蕃的政治联系,促进汉藏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邻邦人民的交往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唐贞观八年(634年),吐蕃赞普(即首领)松赞干布向大唐进贡称臣。唐太宗为安定边疆,派使者前往吐蕃抚慰。李义琛初入仕途,便奉诏随冯德遐一起执节人蕃,在吐蕃国都逻娑(今拉萨),向松赞干布及诸臣僚介绍大唐的经济文化发展情况以及丰富的物产、文明的习俗等,使吐蕃人为之倾倒。松赞干布派大臣禄东赞随冯、李二人去长安求婚,唐太宗把宗室女文成公主许配松赞干布。贞观十五年(641年),太宗诏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和李义琛一起送文成公主到吐蕃。松赞干布亲自迎亲到黄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省鄂陵湖及扎陵湖)地方,施以子婿之礼。此后,吐蕃与大唐的交往更加频繁。
   贞观末年,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照例向唐王朝进贡。进贡使者在岐州(今陕西省扶风县一带)遇盗,使者被杀,贡金被抢劫一空。岐州地方官员奉命查处,但"主名不立"。吐蕃有人趁此从中挑拨唐蕃关系,使唐蕃关系一度紧张。唐太宗召集诸臣商议,众人面面相视,束手无策。太宗想,只有派熟悉吐蕃国情的人前往办理此案。当时冯德遐年事已高,李道宗已经去世,太宗遂派李义琛前往岐州缉捕罪犯。义琛经数日便破案擒获贼人,并追回全部贡金。李义琛奉诏第三次入蕃,向松赞干布介绍办案经过,并将原贡金献上,请他清点。松赞干布让李义琛将原贡金再带回长安献给唐王,唐蕃关系和好如初。李义琛回到长安,太宗亲率文武百官接迎,并设宴为其接风,下诏为李义琛"加七阶",由七品级的监察御史一下提升为从三品级的刑部侍郎,开了唐朝立国后的先例。
   李义琛曾作为唐高宗的特使出使高丽,促进了中朝人民的交往。
   后来,李义琛改任雍州长史。时遇关辅一带闹饥荒,皇帝下诏贫民就食于商、邓二州。李义琛恐贫民流失不还,就上疏争辩,陈述利害,结果被降为黎州都督。不久,又任岐州刺史,病逝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