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云南省> 昭通市> 威信人物

潘朔端

[公元1901年-1978年]

潘朔端为[公元1901年-1978年]

  潘朔端(1901~1978),又名潘燮,字孝源,1901年10月19日生于云南省威信县长安乡潘家山。
  父亲 系清末秀才,母亲周氏。弟兄姐妹四人,潘朔端排行第三。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因为有红色倾向,潘朔端被清洗出部队,流居上海。
  1929年回滇担任云南军官候补生队中队长,与大队长卢浚泉和大队副曾泽生一起编唱《吃饭歌》,还创办了《新武力》的校刊,以宣传“三大政策”和反帝反封建思想,以致遭到了蒋介石的以“异党”为罪名的查办,候补生队解散。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
  卢沟桥事变后主张抗日的滇军将领龙云,将原滇军的6个旅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60军,下辖182、183、184三个师,由滇军将领卢汉任军长、滇军将领张冲任副军长兼184师师长,潘朔端任第六十军一八三师1081团长。
  潘朔端在台儿庄战役中带领先头部队奋勇杀敌,裹伤指挥作战,坚守阵地至后续部队到达,立下战功,被国民政府授予一级宝鼎勋章。还参加过武汉会战、长沙会战。
  1940年底升任一八三师师长。
  1943年,任暂编第二十三师长。
  1945年,任184师师长,1945年9月,入越南接受日本投降。在此期间,杜聿明奉蒋介石之命,在昆明发动了“倒龙”政变。
  1946年4月间,从越南直接海运到东北参加-内战。
  184师下设550团、551团、552团。副师长郑祖志,参谋长马逸飞,秘书王世臣。
  1946年4月接替第52军防务,551团驻鞍山,552团和师部驻辽宁海城,五五0团驻大石桥和营口。归新六军廖耀湘指挥。
  1946年5月27日,民主联军逼近海城一线,潘朔端抓住机会,在海城宣布起义。潘朔端成为内战初期第一个起义将领。令蒋介石咬牙切齿。海城起义后,184师光荣改编为“中国民主同盟军第1军”,潘任军长。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秋,他申请到东北军政大学学习,后调任嫩江军区副司令员。
  1948年8月,他因工作需要调任四野十二兵团副参谋长,为策动长春城内60军的起义作了大量工作。
  历任东北民主同盟军军长、东北嫩江军区副司令员、1949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副参谋长、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共昆明市委常委、昆明市市长、昆明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是第一至第五届昆明市人大代表、第一至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省政协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955年,-授予其国家一级解放勋章。
  10年文革,潘朔端受到严重冲击,后期才恢复主持政府工作。
  1978年8月30日,他拖着便血3天的身躯去东风广场开会,解决数百家拆迁户住房的遗留问题,下午又实地勘查6个厕所的修建地点。因失血过多,傍晚到家就晕倒,住进医院,抢救无效,同年9月14日病逝,终年78岁。
  
同年(公元190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