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三门峡市> 陕县人物

马德华

[公元1921年-1946年]

马德华为[公元1921年-1946年]

   马德华,又名刘德明,陕县张汴乡窑底村人。1921年8月出生,1938年入党,1940年1月入伍。1945年9月在黑龙江省三肇地区开辟新解放区。1946年1月由于该地区发生-叛乱,马德华壮烈牺牲,时年25岁。
   马德华出身贫农家庭,1938年在张汴岳庙小学读书,当时岳庙小学校长系地下党员蔡迈轮。学校师生经常到群众中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马德华是学生中宣传抗日的积极分子,同年被发展入党。他积极组织同学阅读进步书刊,刻印和书写传单标语,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腐败及不抗日的罪行。
   1940年1月,党组织决定马德华担任张汴区委书记。这时全县地下党员已有30余人。国民党县政府因惧怕革命力量的壮大,不断派出特务武装,搜捕地下党员。马德华带领革命青年翻山越岭和敌人迂回斗争,保存了革命力量。
   同年10月,国民党对我地下党人员进行大搜捕,党的负责人奉命相继撤离陕县。马德华也离开故乡,到洛阳八路军办事处接受新的任务。组织上决定他到豫、皖、苏边区抗日军政大学分校学习。为便于行动,组织上给他改名叫刘德明,让他扮作商人,经许昌、周口等地进入豫、皖、苏边区。
   1941年6月,马德华任泗南县-长。他在泗南县,坚持了5年的抗日战争,参加反扫荡斗争,打击了敌特分子的破坏活动,保卫了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培养了一批公安、保卫干部,建立健全区乡的公安机构,为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马德华奉命带一个工作队从淮北到东北,跋山涉水、日夜兼程步行40多天,行程3000余华里,到达东北沈阳市。经东北局分配到肇源县任县委书记,他在接管敌伪政权的同时,先将该县原日伪警察署长关绮授逮捕归案,并团结了蒙族"青年同盟",使肇源县的局势有所好转。接着发动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发放救济粮款,密切了党群关系。
   1946年元月3日,马德华在肇州地委开会,当天夜里和地委组织部长李祝三、肇州县委书记韩清华等7人被叛乱分子抓捕入狱。他在狱中组织秘密支部,拒绝发表叛党声明,酷刑之下不动摇,继续坚持斗争。
   1946年春节前夕,-率领的八路军第七师,到达肇源县,敌人感到末日来临,半夜窜到监狱,将马德华等6人-,装进麻袋,用马车拉着向三区永乐镇逃跑。为使敌人行动暴露和拖延时间,马德华等在麻袋内高声斥责敌人"你们这帮强盗活不了几天啦?胜利是我们的!"敌人唯恐八路军闻声追来就用枪托打,刺刀戳,进行惨无人道的折磨。使革命者的鲜血,染红了马车,染红了崎岖的道路。这伙叛匪原想把马德华等6人带到长春市邀功请赏,由于我军逼近,敌人决定就地下毒手。马德华等视死如归,英勇就义。
   建国后,肇州县人民政府对残害马德华烈士的罪魁祸首进行了镇压。并在县城东南角修建一座烈士陵园和纪念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把马德华牺牲时的地点邹文屯改名为德明屯,也叫六烈士屯。
  
同年(公元192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