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开封市> 顺河回族人物

李萍

[公元1928年-1948年]

李萍为[公元1928年-1948年]

  李萍(1928~1948.1),女,原名李运妍,开封市人。出生于贫寒的邮电职员家庭,其父李洪词曾参加著名的"二七"大-,任开封市邮电系统执委常委。李萍兄妹5人,她是长女,成长深受其父的影响。自幼刻苦学习,一直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1945年日本投降时,她正在河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学校在开封市)读书。在校期间,李萍结识了陈秀峰、杨静彰等革命者和曾在敌伪中任职的共产党地下工作者王飞霄。王飞霄向她讲述解放区的斗争生活及革命道理。李萍深受启发和鼓舞,决心投入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去,她多次向党组表示"朝闻道,夕死可矣!"通过各种方式在同学中传播革命思想。在陈秀峰、杨静彰等人的支持下,学校里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李萍组织的一个进步小组是这次-的骨干力量。-后来发展成为-斗争,为此,反动当局加紧对革命学生的破孩,校方贴出布告,开除李萍等多位学生的学籍,并对她们进行搜捕。
  1946年底,经陈秀峰、杨静彰二人介绍,1947年1月,李萍和王飞霄在开封结婚。婚后,形势紧迫,王飞霄调任为豫东敌军工委会书记,李萍毅然决定离开开封,同王飞霄一道奔赴柘城。到柘城县工委会后,上级决定王飞霄公开工作,任柘城县县长兼县大队长,担负开辟和坚持柘城地区武装斗争的任务。李萍做县政府文书工作,继而又任豫皖苏军区第一分区宁柘商(宁陵、柘城、商丘)支队部的文书。为适应战争需要,她刻苦学练军事技术,教战士们唱歌、学文化。在解放战争最激烈的阶段,她被派到军分区政治部宣传队,到群众中讲演、宣传。1947年秋,部队经常在惠济河两岸同敌人战斗,她深深地爱上了惠济河,曾写下"策马渡河夜出击,惠济涓流穷人泪"的诗句,并哳着要谱写惠济河之歌,后来,因支队接受新的战斗任务,离开了惠济河,去开辟商丘地区,她的这一愿望未能实现。她欢乐的革命热情,给战友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李萍到部队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她就参加了二十多次战斗,在袭击柘城县慈圣镇公所、虎陈砦战斗、王楼突围等多次战斗中,她机智勇敢,沉着坚定,出色完成任务,多次立功受奖。
  1948年1月27日凌晨,宁柘商支队在柘城县西北代口村召开工委会议时,被国民党新五军二八六团的一个营及地方反动武装一千多人包围。敌我力量十分悬殊,形势非常严峻,为保卫组织安全转移,李萍主动要求承担突围任务。在突围时她身中数弹不幸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河南省柘城县人民政府为永远缅怀这位青年女英雄,在该县济续池村李萍烈士墓地,为李萍树立了纪念碑。
  
同年(公元192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