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天津>

林墨青

[公元1862年-1933年]

林墨青为[公元1862年-1933年]

  林墨青(1862—1933),天津近代著名社会教育家。名兆翰,又字伯嘿,晚年号更生。生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十四日。18岁丧父后,除读书课徒外,还继承父业,历任天津盐商晋德茂店穆家、长源店杨家、吉恒丰店张家、永立昌店崔家、益德店王家、同德店严家等各盐店的职务。
  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林墨青25岁入县学为附生,有文名,但未中举。1902年首创民立第一小学堂,为天津新制小学之始,1903年创立民立第二小学堂,受任蒙学堂董事,襄办学务董事。
  1904年受任直隶学务处参议、津郡学务总董、天津劝学所总董,并经直隶总督袁世凯专折奏奖内阁中书衔,擘划奔走,大兴废庙建学的创举,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天津成立官、公、民立小学数十处,又改良私塾百余处,还设有简易师范、体操音乐传习所,以加强师资的教学质量,使天津的兴学事业在国内称一时之冠。后来在天津流行着“学校林立”之说,这是一语双关,意思是说蔚然兴起的天津各公私立小学,全是经林墨青之手建立起来的。1908年一度赴日本考察教育。林墨青还根据当时天津受教育的社会现状,兼筹并顾,把开展天津社会教育,移风易俗,改良社会,当做他兴学的一部分。他认为学校教育,不仅要与家庭教育配合,而且要与社会教育相配合,才能更好地收到相辅相成的效益。他在创办男女小学之后,1915年成立天津社会教育办事处,将它作为推动社会教育的基地。林墨青出任该处总董,还兴办起一批社会教育事业机构,如宣讲所、-演说团、书报阅览所、半日小学、早晚班补习学校、吏胥学校、僧道学校、盲生词曲传习所等,组织天足会、崇俭(储蓄)会、戏曲改良社、改良年画社、改良茶馆,刊行《社会教育星期报》以及维护天津文庙建筑等,大都在国内开风气之先。林墨青在兴办天津小学和开展社会教育所取得的成就,还受到严范孙的称颂。1922年6月创立的天津广智馆是他晚年最后开办的一项社会教育事业。广智馆是天津最早的博物馆之一,它对当时广泛启发增进人们的智慧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1927年林墨青与严修、王守恂等人发起成立崇化学会,以研究中国历代经、史、古文为宗旨,设义理、训诂、掌故等讲习科目。
   林墨青一生热心兴学,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33年4月17日逝世,终年71岁。遗著有《函札珍存》。
同年(公元186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3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