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上海> 浦东新区人物

林达

[公元1914年-1947年]

林达为[公元1914年-1947年]

  林达(1914—1947)
  原名林有璋,二灶泓人。上海新陆师范毕业。1937年11月,日军侵占上海后.有璋回到家乡。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励。在中共浦东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随连拍生一起创建了“南汇县保卫团第四中队”,后扩编为抗日自卫第二大队(简称“抗卫二大”)。林达先后任特务长、军需,同时兼长沟乡乡长,负责筹集部队的给养。1940年5月,林达奉命赴江南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教导队受训。不久,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林达回浦东,任“抗卫二大”的中队副。不久,根据上级党指示的“隐蔽精干,积蓄力量,长期埋伏,以待时机”的方针,通过关系取得了“国民党第三战区淞沪游击队第五支队”的番号,林达任五支队第四大队(简称“五支四大”)的大队副。1941年6月,林达率部队南渡浙东,在余姚登陆的第3天,率部在相公殿西的相公庵伏击日军,打得敌人狼狈溃逃。1941年10月,国民党第三战区淞沪游击指挥薛天白命令“五支四大”派员去“接受任务”,新四军浙东军分区研究决定派林达以“五支四大”的大队副名义前往,相机行事。林达与薛天白周旋了4天,对薛的一系列旨在分化我军的诡计,一一识破,并正面地向薛晓以抗日救国大义,要薛以国家民族为重,团结抗日。后来,薛天白忽然提出要将“五支四大”扩编为淞沪游击队第三支队,由林达任支队长。林达考虑到这也是扩大抗日武装的好机会,便表示同意,薛天白担心“林有璋”这名字太红,于是当即改名“林达”,自此,“林达”成了他正式的名字,一直沿用到牺牲。1942年7月,中共浙东区党委成立。8月,成立“三北”游击司令部,林达被任命为第三支队长。1944年1月,浙东游击队正式宣布为新四军浙东纵队,林达改任三支队的政委,在第二次反顽自卫战争中,林达在郭姆渡、镇海城郊洪桥镇、慈东马家桥战斗中,战绩卓著,先后两次受到纵队司令部的传令嘉奖。1945年8月,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林达奉命随军北撤。11月,第四支队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一纵队第三旅第九团,林达任团政委。1947年初,军队整编时,林达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三师第九团团长。在鲁南吴寺、郭家庄的防御战中,林达率九团担负狙击任务,以少胜多,牢牢地守住阵地,荣获鲁南前线指挥部的传令嘉奖。5月中旬,在震惊中外的孟良崮战役中,林达率九团坚守界牌、天马山阵地,狙击敌整编二十五师的增援,敌向我阵地猛攻,全团伤亡很大,林达的团指挥所设在二营阵地,敌人已距团前沿指挥所数十米,当时有人建议将指挥所转移,林达愤怒地说:“决不后退一步!”终于坚守住阵地,保障了主力部队全歼敌七十四师的胜利。战斗结束,在孟良崮战役总结大会上,林达汇报了九团防御界牌、天马山的战斗情况,受到叶飞司令员的好评。1947年7月,为了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向鲁西南出击,18日,当九团强度沙河时,敌机轮番俯冲扫射,狂轰滥炸。林达为指挥部队疏散隐蔽,不幸中弹负伤,流血不止,当天下午光荣殉职。年仅33岁。
同年(公元191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