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西省> 吉安市> 吉安人物

刘西元

[公元1917年-200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

刘西元为[公元1917年-200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

刘西元
  刘西元(1917-2003 ),江西省吉安县人。原名刘熙元,曾用名刘东元。1917年2月26日生于江西省吉安县(今为市)桐坪乡社上村贫苦农民家庭。曾入私塾两年。12岁起独自到吉安县城谋生,先后在布店、杂货店、烟店学徒。1930年10月红一方面军攻克吉安后,参加学徒工会,后随红军撤离吉安。1931年1月参加工农红军,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在红军学校政治部、红一方面军直属队、红3军团第6师任青年干事,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到陕北后,任红1军团第4师直属队总支书记。1936年参加东征战役后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曾任“红大”俱乐部主任。1937年4月调任红4师第12团政治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686团3营教导员,参加了平型关、午城、井沟等战斗。1939年任686团政治委员,随115师主力由晋西进至鲁西,曾率部首战樊坝。1940年任鲁南支队政治委员,教导2旅6团政治委员,参加开辟北起胶济铁路、南抵陇海铁路、西至沂河、东至黄海边的滨海抗日根据地。在郯城战役中,所部6团8连获“郯城模范连”荣誉称号。1943年起任滨海军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地委书记,山东军区第1师政治部主任。率部先后参加陆房突围、沂蒙山区反铁壁合围、山东军区1944年和1945年对日、伪军攻势作战和大-等大小上百次战役战斗。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东北,受命开辟通化地区,任中共通化地委书记兼辽东人民自治军通化支队司令员和政治委员,通化保安司令部司令员。1946年初,指挥所部平息当地 武装叛乱,迅速打开建设根据地局面,部队由千余人发展到八九千人。同年7月,部队改编为辽东军区独立2师,任师长兼政治委员。后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人民解放军第40军副政治委员,先后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东北1947年攻势作战和辽沈、平津等战役。1949年3月调任第47军副政治委员,在第四野战军编成内进军中南。衡宝战役后,随第二野战军参加西南战役、解放重庆等。新中国成立后,任第38军政治委员。指挥所部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一、二、三、四次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政治委员。第二次战役中与军长梁兴初指挥所部歼德川南朝鲜军1个师大部,继令一部先敌占领三所里、龙源里,阻敌南逃北援,对战役西线作战胜利起了关键作用,第38军由此赢得“万岁军”之美誉。曾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1952年回国后,任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青年部副部长,1956年起调任团中央-书记,并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主席,世界青年联合会副主席。1964年重返部队,任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总政治部副主任。1969年起任兰州军区、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享受大军区正职待遇。1983年12月离职休养。是中共八大代表,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3年7月14日在南京逝世。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经历历史事件:
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1952年7月任志愿军第三十八军政委 (公元1950年--公元1953年)
平津战役 (公元1948年--公元1949年)
辽沈战役 (公元1948年)
平型关大捷 (公元1937年)
四渡赤水 (公元1935年)

同年(公元191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2003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