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濮阳市> 清丰人物

刘镜西

[公元1914年-1993年]

刘镜西为[公元1914年-1993年]

  刘镜西(1914年~1993年) 清丰县崔吉村人。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1920年人本村私塾读书。1924年升入巩营完全小学,后因家道衰落辍学务农。
   1929年,刘镜西返校复学。在教师、中共党员李茂林、杜华峰启发下,刘镜西于193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巩营学校秘密成立中共支部,刘镜西任书记。党支部在学校推动反帝大同盟的革命活动,从积极分子中发展党员。同时利用假期,到农村组织贫农协会,在贫苦农民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巩营附近的不少村庄建立了中共支部。学校党支部改为巩营中心支部,刘镜西仍任书记。
   1931年秋,刘镜西考入大名河北省第七师范学校。1932年春,反动当局撤换了校长谢台臣及进步教员,改由国民党蓝衣社分子郭鸣鹤任校长。郭鸣鹤到该学校后,大肆进行-活动,查禁进步书刊,取缔进步社团,逮捕进步师生,实行-统治。这种倒行逆施激起师生的极大愤慨,该校爆发了驱逐郭鸣鹤的-,全校总-。后因-镇压-失败。刘镜西因参加领导-被开除,并受到追捕和通缉。此后,刘镜西回清丰、南乐一带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1937年七七事变后,刘镜西在清丰积极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参与组织抗日武装。1938年初,刘镜西任清(丰)南(乐)大(名)边东中心县委委员。5月,边东县委撤销,刘镜西参加清丰县委的领导工作,兼任清丰县抗日民众自卫团(后更名卫东大队)中队指导员、政治部主任和冀鲁豫边区抗日战争总动员委员会清丰分会秘书长。1940年8月,刘镜西调任南乐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南乐县独立团团长,带领南乐县军民,同盘踞在该地的日伪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秋,他创造性地对南乐的税征制度进行了改革,本着"穷者不出,中者少出,富者多出"的原则,废除了国民党政府按田亩银两征收田赋的制度,实行统一累进税。
   1941年6月,南乐县独立团升级为分区部队,县委、县政府很快组建南乐县基干大队,刘镜西兼任大队长。随之,各区相继建立区基干小队,全县绝大部分村庄建立起民兵组织。1942年,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不断实行大规模的"清剿"和"扫荡",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日军在南乐这个仅20多万人口的小县,就建炮楼据点达48处,修公路50余公里,挖-沟20多公里。这年,由于久旱不雨,粮食绝收,造成历史上罕见的灾荒,全县饿死1.7万余人。刘镜西与人民群众同生死共患难,采取政府筹粮,以工代赈,向地主、富农借粮,生产自救等方法,帮助群众渡荒。南乐的抗日根据地仅剩下县东南隅的一小块地方。刘镜西和县委领导人帮助李家村、樊家村、武家村等六村党组织建立联防区,将各村的自卫队和游击小组组成联防大队,实行武装联防。联防区的民兵在县大队配合下,打退敌人多次进攻,使这块根据地始终巍然屹立。这是南乐县惟一未被敌人占领过的一片净土。南乐县党政军机关长期设于此地。
   中共南乐县委将县、区武装和党政机关干部组成若干武工队,深入敌占区,主动灵活地打击日伪军。1942年7月,乘东节村据点的敌人向附近各村要民夫加高炮楼之机,刘镜西等组织县大队和东节村民兵,巧扮民夫,进入据点,打死日军9人,缴获机枪1挺、步枪9支,放火烧了炮楼。这次战斗中涌现出了菜刀杀鬼子的民兵英雄刘六民,在边区传为佳话。这个炮楼被拔掉影响很大,冀鲁豫军区--、-传令嘉奖:"你们英勇杀敌的壮举,轰动了边区,震撼了华北。"
   1943年初,刘镜西亲自出面做炮楼伪军的工作,以作内应,县大队和南进支队一个连一夜之间拔掉樊庄、袁庄、三里庄三座炮楼。3月,清丰仙庄据点出动30多名日军和200多名伪军,到大吉村一带抢掠。县大队在刘镜西、文光德的指挥下,在中途利用地形设伏,给该敌以严重打击,毙伤日军20余人、俘虏4人,而县大队则无一伤亡。6月,驻县城的伪警备大队8中队到城北一带骚扰,县大队发现后迅猛出击,一举打垮了这股伪军,俘虏30余人。1944年初,南乐地方武装力量迅速发展壮大,展开全面的对敌斗争。至4月,全县军民相继拔除敌伪炮楼据点20余处,扩大了根据地。是月,刘镜西调任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中心区范县县长。组织全县人民进行民主民生斗争,实行减租减息。1945年4月,调任中共鄄城县委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刘镜西曾任冀鲁豫边区第二工作委员会宣传部部长、中共菏泽市委书记、冀鲁豫边区八专署专员。1948年3月,任冀鲁豫战勤指挥部河北(指黄河以北)办事处主任。参与组织领导了黄河以北800万人民群众波澜壮阔的支前活动,以大量的民工、担架、车辆和粮秣,先后支援了开封战役、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并从给养上保障了华东野战军数十万官兵在濮阳一带的休整。1949年3月,刘镜西组织发动人民群众迎送第四野战军南下,组织各县整修道路,设立兵站,并在黄河上架设浮桥,保证了南下大军顺利过黄河。
   1949年9月,刘镜西任濮阳地区专员公署专员。黄河流经濮阳地区,长达100多公里,由于战乱频繁,堤防失修多年。专署组织5万民工奋战一年,在长垣修了溢洪堰。这一工程为防止黄河泛滥起了重要作用,后废除。全国解放后,刘镜西历任华北政法委员会秘书长、北京政法大学党委书记、第一副校长,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高等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北京市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1983年9月,刘镜西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定为副部级干部。1993年3月14日,刘镜西因病在北京逝世。
  经历历史事件:

淮海战役 (公元1948年--公元1949年)

  同年(公元1914年)出生的名人:
郭超 (1914~1993)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
刘玉清 (1914~1947) 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
郭华 (1914~1946) 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
孔子凌 (1914~1942)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
祖化石 (1914~1942)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
+ 更多公元191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3年)去世的名人:
郭超 (1914~1993)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
王元伦 (1929~1993) 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
唐喜成 (1924~1993) 豫剧宗师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
陈景斌 (1920~1993) 河南省开封市龙亭区
聂增永 (1918~1993) 河南省开封市
陶述曾 (1896~1993) 湖北省武汉新洲区
+ 更多公元1993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