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李爱锐

[公元1902年-1945年]

李爱锐为[公元1902年-1945年]

  李爱锐(1902—1945)原名为埃里克.利迪尔。苏格兰人。1902年出生在中国天津。1907年,李爱锐随父母回国,接受初、中等教育。他在爱丁堡大学读书时,是爱丁堡大学的橄榄球运动员,也是球队中最有魅力和实力的队员之一,后来加入了苏格兰国家队。1927年7月,李爱锐参加第八届奥运会。在200决赛中以21秒9的成绩获得一枚铜牌,后又以47秒6的成绩打破了男子400米的奥运会纪录。 李爱锐是这次奥运会上的风云人物,从此成了民族英雄。但是,不久后他却告别体坛,回到其出生地中国天津。李爱锐在赛场上表现出的知难而进的坚韧品格贯穿了他的一生。1925年,李爱锐从英国爱丁堡大学化学系毕业,取得学位。可是李爱锐婉拒了英国各界的盛情邀请,毅然申请回到中国天津,在新学中学(即今17中学)当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李爱锐在天津任教期间,曾尽心尽力地培养出不少中国青年运动员,比如后来成为当时代表旧中国能参加奥运会比赛的中国跳高选手吴必显。作为一名教师,他谦虚、平和、耐心,他的讲课生动风趣,课堂上时常传出笑声,师生之间的关系是非常融洽的,因此他的课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1928年李爱锐参加了在大连举行的一次国际运动会上,轻取了200米和400米跑桂冠。1929年英租界当局在天津民园体育场举办万国田径赛,李爱锐宝刀不老,击败了500 米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德国运动员奥拓·费尔莎,夺得金牌。这是李爱锐平生获得的最后一块金牌。1991年6月,他的3个女儿把这块金牌以及另一枚银盾,赠送给其父曾经任教过的学校——天津17中学,作为永久纪念。
  抗日战争期间李爱锐积极参加敌后抗日活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军国主义把李爱锐等二十多个敌对国家的侨民,分批囚禁到山东省潍县第二中学的一个集中营里作为人质。在历时3年的囚牢生活中,李爱锐从未屈服于日本人的 和破孩。他坚持原则、伸张正义、与敌人进行不懈的斗争,他幽默乐观,他被推选为营区里康乐小组的主席,经常为青年人安排各种健身活动,他那热爱生命的热情和活力,鼓励着大家携手度过那段苦难的日子。由于集中营里的生活和医疗条件极为恶劣,李爱锐无法战胜体内的病魔。因脑瘤于1945年2月21日去逝,享年43岁。
同年(公元190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