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开封人物

孔宪易

[公元1913年-1991年]

孔宪易为[公元1913年-1991年]

  孔宪易(1913.3.29~1991.7.22),一名罗NB541,号金梁辛史、四奇老人、寄庐老人,开封市人。幼年就读于祖父孔广杰所办的私塾。孔广杰是清代祥符廪生,曾任修武县训导,性嗜读书、执教严格、严守士人操守与气节、热爱乡邦文化。伯父孔昭祺,是民国时期开封教育界名人。
  1929~1938年,孔宪易就读于河南省立第一中学、河南国学专修馆、开封济汴中学、河南省立开封师范学校。1938年毕业后奔赴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五期学员班学习。1939年毕业后,在西安东南中学、西安西北中学、临潼建国中学任教。曾在西安报刊上发表小说、诗歌、杂文等作品,后结集为《泾渭集》、《庠序春秋》。抗战胜利后返回开封,先后在开封济汴中学、河南省立开封初级中学、河南省立第十小学、开封职工业余二中、开封第四初中、开封市第十三中学任语文、历史教师。
  孔宪易惜时如金,在任教之余博览群书,倾心于学术研究。他特别提倡在学术上不迷信权威定论,要有超越前人的勇气和独创精神。1956年,孔宪易率先对太平天国史专家罗尔纲的"太平天国不准画人物"的观点提出异议。1956年第11期《历史研究》发表《太平天国壁画能画人物的一个佐证》,引发史学界的一场争鸣。孔宪易的新论,为以后在江苏金坛发现的太平天国戴王府戏文彩画及浙江金华侍王府壁画人物所证实。50年代,他还发表《太平天国进军开封一百零一年》(1954年6月号《新史学通讯》)、《太平军渡江北伐前夕的豫皖边区农-动初探》(1954年11月号《新史学通讯》)、《〈刑襄题稿〉和〈枢垣初刻〉》(1955年第4期《历史研究》)、《关于'小袁营'》(1956年11月8日《光明日报》)、《水浒破辽故事的形成》(《文学遗产增刊》)、《关于李文成起义的几个问题》(1957年第7期《历史研究》),均颇有影响。
  1957年,孔宪易被错划为 ,-离开学校,下放劳动。在身处逆境的二十余年中,他矢志不移,继续整理和研究开封地方文献。在极艰苦的条件下,完成《如梦录校注》、《东京梦华录校注》、《夷门集稿》等六十余万言的著作,被河南大学著名教授于安澜称誉为"书出定贵洛阳纸"。此外,他还对当时鲜为人知的清代李绿园的长篇小说《歧路灯》进行校勘研究,写出《李绿园和他的〈歧路灯〉》、《读〈歧路灯〉》诸稿,是河南最早从事《歧路灯》研究的专家之一。
  1979年,孔宪易错划问题得到改正。翌年就在《历史研究》(1980年第4期)上发表《孟元老其人》(原名《孟元老考》,发表时改名)。文章发表不久,孔宪易就收到美国阿利桑那大学中文系教授奚如谷的来信,"我拜读了先生的大作,先生的立论,观点十分服膺,受益匪浅,因此很想将大论译成英文在美国的学术杂志上发表,让世界更多的学者有机会读到,若有机会到开封拜会先生,一定当面请益。"该文经奚如谷译成英文,后在美国《宋元学会年刊》上刊出。此后,奚如谷和在昆明建筑设计院执教的瑞士友人克拉,均来信向孔宪易请教学术问题,并约共同把《东京梦华录》译成外文。
  1981年,孔宪易在《美术》杂志第2期发表《清明上河图"清明"质疑》。文章指出图中有不少如扇子、西瓜、赤膊者、暑饮子、新酒等非春季事物,从而以"秋景说"对传统的"春景说"提出质疑。对此新论,《新华文摘》、《团结报》、《羊城晚报》、《河南日报》、台湾《历史月刊》等多家报刊均报道介绍;日本《朝日新闻》社记者疋田桂一郎专程来汴采访孔宪易,尔后在《朝日新闻》世界名画欣赏栏目刊出专文,介绍并高度评价"秋景说";《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分册特将"秋景说"收编入内;不少大学亦讲述秋景说。1981年,在《上海师范学院学报》第2期发表《关于绘制北宋东京城池图的商榷》,从5个方面匡正开封市在60年代绘制《北宋东京图》中的不妥之处。此文成为开封市博物馆宋城考古队勘探北宋东京城的主要参考资料,其正确性为后来的勘探结果所证明(1988年北宋东京城遗址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孔宪易撰写《北宋东京城坊考略》,收入1982年《宋史研究论文集》(1984年7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北宋东京城坊考略(第二部分)》,收入1987年《宋史研究论文集》(1987年11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长期以来,由于文献佚失,北宋东京城遗址又深埋地下,因此东京城内浚仪(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改为祥符县)、开封两县之分界及有关厢坊分布,一直是开封城研究史上的空白,孔宪易两篇城坊考略解决了这一难题。
  1984年8月,孔宪易校注的《如梦录》,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如梦录》是一部记述明代开封城池形胜、周藩故基、文武衙署、市井贸易、祠庙古迹、花园景色、风俗礼仪、典章制度等方面的著作。咸丰二年(1852),由开封名儒常茂徕访得后,进行"节删"、"补增",并未刻印成书。民国初年,宋保蕃从常氏后人处得到书稿,始将书稿用铅字排出,即为"写梦庵"铅字本。1921年,河南图书馆据此本又刻印,成为河南图书馆刻本。这些旧版书,既无注释,又流传不广。今经孔宪易校注出版,便于阅读,易于理解,而倍受关注。孔宪易将出版《如梦录》所得的400元稿费,以100元购书送人,其余300元捐给开封市。11月19日,市委书记刘真给他写信,代表市委市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如梦录》校注传至台湾后,旅台开封同乡会致信孔宪易,赞赏他致力于乡土文化研究,"校注工作做得非常绵密周到,其令人佩服"。
  1985年,为写《繁塔管窥》一文,孔宪易不顾72岁高龄,曾3次从繁塔外壁攀上去,经仔细考察,发现金代著名书法家赵秉文的墨迹,从而引起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
  《东京梦华录》、《清明上河图》及中国古代犹太人,是国际学术界研究北宋东京所涉及的三大重要课题。孔宪易从50年代即从事《东京梦华录》、《清明上河图》的研究,80年代初期又深入中国古代犹太人的研究领域。他以《开封一赐乐业教钩沉》为总篇名,先后发表3篇论文。《开封一赐乐业教钩沉(一)——爱国学者时经训和他的〈河南挑筋教源流考〉》,发表于1985年第3期《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文章揭露了加拿大圣公会河南会督怀履光长期以保护开封犹太人文物功臣自居的谎言,遂使帝国主义分子在1912年妄图掠夺开封犹太人之"弘治碑"、"正德碑"等珍贵文物出境的-大白于天下,纠正了学术界沿袭陈垣、潘光旦诸名家的一些错误说法。此文后被北京《世界宗教资料》杂志(1986年1期)转载。《开封一赐乐业教钩沉(二)——关于犹太人进入开封的年代及其他一些问题》,载于《世界宗教资料》1986年2期。早年,孔宪易在研究《东京梦华录》时,就非常关注《东京梦华录·潘楼东街巷》"自土市子南去,铁屑楼酒店"这一记载。经多年来反复思索,他认为铁屑(亦称铁薛)一词,是北宋在东京的犹太人对(Israel)的音译(或者这一音译始于唐朝),金、元两代译为迭屑(见元代祥迈的《至元辩伪录》),后译为伊色列,今译为以色列。这一论断,为中国古代犹太人在北宋时定居东京,又提供一个有力佐证。《开封一赐乐业教钩沉(三)——关于俺诚其人及其他一些问题》,发表于《世界宗教资料》1986年4期。孔宪易寻查《明史》、《太宗实录》、明万历年间江西宗室朱谋NC168之《藩献记》,冰释陈垣《开封一赐乐业教考》所言周王朱NB72C"传令教人医士俺诚赐香重修本教寺,寺中遂奉大明皇帝万岁牌。不知俺诚何以有德于橚"之疑。实因俺诚屡告朱橚图谋不轨,永乐二十一年(1423),以奏闻有功,钦赐俺诚,授锦衣卫指挥佥事(武阶三品),升浙江都指挥佥事。
  1987~1988年,孔宪易发表的主要文章有《就〈清明上河图〉的命名与邹身城同志商榷》(1989年第3期《宋史研究通讯》)、《相国寺评词纪略》(1988年第1辑《河南曲艺史志资料汇编》、《说南北青城》(1988年第1期《宋史研究通讯》)等十多篇文章。另写有《金代之南京》、《夷门菊影录》等书稿。
  孔宪易的研究成就,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除美国、瑞士的学者外,日本学者木田知生曾持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邓广铭的亲笔信,来开封拜访他,并在论文中多次引用和介绍他的学术成果。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教授伊藤漱平亦曾致函孔宪易,表示佩服之情。
  孔宪易是中国宋史研究会会员、《中国大百科全书·东京梦华录》撰稿人、《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顾问、《中国戏曲志·河南卷》编委、开封市地方史志办公室顾问。
  80年代初开始,孔宪易在研究开封地方史的同时,又从事开封发展的研究。在提高开封的城市地位,修建南北铁路,保护古城风貌,发挥人才作用等方面,发表许多真知灼见。
  1991年7月22日,孔宪易在开封病逝。开封市各级领导及各界人士络绎不绝前去吊唁。邓广铭会长发来唁电,称他为"汴史专家",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王云海教授吊唁时,称他为"研究开封地方史的权威"。
  子孔庆赞,1950年2月生于开封。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曾在开封市教委工作。1989年5月至1995年5月,在开封市地方史志办公室任。1995年5月调河南大学历史研究所,1996年10月调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1997年晋升副教授。他参与《开封市志·建置区划》等5部著作,在《历史研究》、《中国美术史研究》等杂志上发表《北宋东京四城制及其对金中都的影响》、《清明上河图真本在台湾吗》、《略论台湾·北京·美国三本清明上河图》等20余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多次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为中国历史学会会员、中国孔子学会会员。
  注:孔宪易主要经历,据档案资料撰写。
相关院校:

河南大学

  同年(公元1913年)出生的名人:
张景豪 (1913~2003)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
赵明善 (1913~1989)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
罗炳均 (1913~1978) 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
罗肃容 (1913~1982)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
赵光祖 (1913~1990) 河南省开封市
+ 更多公元191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1年)去世的名人:
高明山 (1915~1991) 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
靳选 (1921~1991) 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
释净严 (1892~1991) 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
宋保元 (1927~1991) 河南省开封市
李俭 (1931~1991) 河南省新乡市封丘
焦长胜 (1915~1991) 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
+ 更多公元1991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