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绍兴市> 上虞人物

胡愈之

[公元1896年-1986年]

胡愈之为[公元1896年-1986年]

  胡愈之(1896—1986),原名学愚,字子如,上虞丰惠镇人。著名政治活动家、出版家、新闻评论家。出身书香门第。祖父曾任御史。父庆堦,清末秀才,上虞维新派首领,民国后曾任县教育会会长与参议会长。自幼在父母启蒙下认字读书,8岁至14岁入县高等小学堂求学。清宣统三年(1911),以第一名考入绍兴府中学堂,适值鲁迅任该校监学兼博物教员,堪称“亲传弟子”。1912年,入杭州英语专科学校。次年,遵父命拜绍兴名宿薛朗轩为师随读,继续自学英语并开始函授世界语。1914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练习生,接着任《东方杂志》,与同乡青年在沪创办上虞第一份报纸《上虞声》,免费分送,在家乡传播新思想新文化。1922年,创建世界语学会。1925年,在《东方杂志》发表长文《五卅事件纪实》,声援五卅运动,支持创办开明书店。四一二-政变后,因与郑振铎等7人联名在《商报》发表给国民党中央的抗议信,遭反动派忌恨,-出国,入巴黎大学攻读国际法,并任《东方杂志》驻巴黎特约记者。1930年,赴英国牛津出席世界语大会并游历考察欧洲诸国。1931年初返国,途经苏联,回国后著—斯科印象记》,向国人介绍苏联十月革命后的成就,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九一八和一二八事变后,主编复刊后的《东方杂志》,又与邹韬奋一起主持《生活周刊》,创办《世界知识》等进步刊物。1933年初,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发起组织救国会,因形势险恶,避往香港。1936年1月,离港经法国赴莫斯科,向共产国际中国代表团汇报情况。4月,回香港起草《为抗日救亡告全国同胞书》。杨杏佛被害后,-进入法租界,任法国哈瓦斯通讯社翻译,并与其弟胡仲持及王任叔、郑振铎一起组织复社,翻译出版爱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1936年10月,鲁迅逝世,是葬仪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之一。以后,又参与出版《鲁迅全集》20卷及《列宁文选》单行本工作。11月,救国会七君子被捕,参与了组织营救任务。
  抗战前夕,与潘汉年秘密联络,并说服杜重远帮助张学良策动西安事变。抗战开始,仍留守上海孤岛坚持斗争,办《团结》、《集纳》、《译报》等报刊,建立新的抗日宣传阵地。武汉陷落后,奉党指派赴桂林建设抗日文化城,成为桂林进步文化界的核心人物。1940年,应陈嘉庚之邀去新加坡办∠洋商报》。日军占领新加坡后,与郁达夫一起到苏门答腊避居。抗战胜利后,回到新加坡创办新南洋出版社、∠侨日报》、《风下》周刊和《新妇女》杂志。1948年回国,辗转到达华北解放区。
  1949年9月,出席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国家出版总署署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光明日报》总,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理事长,中华全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文化部副部长,第一至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代主席,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一生集记者、、作家、翻译家、出版家于一身,学识渊博,是新闻出版界少有的“全才”。毕生廉洁奉公,公德私德皆堪称模范。
  
同年(公元189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