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梅州市> 大埔人物

范汉杰

[公元1896年-1976年]

范汉杰为[公元1896年-1976年]

范汉杰
  范汉杰(1896.10.29—1976),名其迭,字汉杰,广东大埔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将官班甲级第一期、德国陆军大学毕业。毕业后,在粤军第一师邓仲元部历任参谋和连、营、团长等职。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团长、第十师师长。北伐期间,参加过大败军阀吴佩孚的汀泗桥战役和讨伐孙传芳的江西德安马回岭战役等。北伐后出国留学,曾到日本、德国考察,研究欧美和日本的政治、军事。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副军长,国民革命军第27军军长,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抗战胜利后历任-参谋次长,徐州“剿总”副总司令。中华民国陆军副总司令,山东第一兵团司令官,热河省政府主席,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
  人物生平
  1896年10月29日,生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其父乃乡间文人,任小学校长多年。范汉杰少年时在其父创办的梓里公学就读,广州理工学堂格致班肄业。
  1911年夏,考入广东陆军测量学院第五期三角科天文测量班。
  1913年,毕业后任职于广东陆军测量局科员,曾在东江、潮汕一带从事测量工作。
  1920年调任两广盐运使署缉私总稽九江缉私船管带,后又升任江平舰舰长。
  1915年,入陈炯明粤军任排长、连长、少校参谋,援闽粤军第二支队营长等。
  1918年,毕业于广东陆军测量学校第一期,后任援闽粤军总司令部军事委员,兵站所长。
  1920年,任桂军第三路支队长、司令。粤军第二军第六团副团长,第一师代理团长,粤军第六路少将司令兼三水县长。
  1923年,转任桂军刘震寰部参谋、科长、支队长、粤军第六路少将司令等职,官阶为少将。
  1924年春,由邹鲁、刘震寰保荐报考黄埔军校,同年5月入黄埔学校第一期第四队,是第一期唯一获得将军衔的学员。毕业后返回粤军。
  1925年,任粤军第一师一旅中校参谋、营长。
  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上校团长。
  1927年,任浙江省浙东警备师师长,是黄埔同期最早升任师长的人。同年秋蒋介石下野,旋辞军职赴日本留学,后转赴德国学习和考察军事。
  1931年夏,回国。
  1932年,任第十九路军总部参谋处长、副参谋长。
  1936年1月,授陆军少将,同年9月,由时任陆军第一军军长的胡宗南保荐,任第一军副军长。
  1937年夏,任中央军校教育处长兼高等教育班主任。
  1938年4月,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一厅厅长,9月任第二十七军军长兼郑州警备司令。
  1942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6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当选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
  1944年,任第一战区中将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参加“一·二八”淞沪会战、八一三淞沪抗战和中条山战役。1945年1月陆大将官班毕业,3月授陆军中将。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
  国共内战时期,1946年任-参谋次长,徐州“剿总”副总司令。
  1948年,任陆军副总司令,山东第一兵团司令官,热河省政府主席。
  1948年7月,他奉蒋命将驻锦州、山海关的国民革命军部队重新整编成新8军和新5军;9月被蒋任命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
  1948年10月14日,在辽沈战役锦州攻坚战中被人民解放军所俘。
  1960年11月,被最高人民法院特赦获释,获释后在北京郊区红星人民公社园艺队劳动。
  1962年,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委员,曾撰写了《锦州战役回忆》等文章。
  1964年,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1976年1月1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0岁。后来,他在海外的子女回到北京,将放在八宝山的骨灰取出一半,带往台湾安葬。[ 经历历史事件:
辽沈战役 (公元1948年)
淞沪会战 (公元1937年)
相关院校:
黄埔军校

同年(公元189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