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连云港市> 东海人物

丁治磐

[公元1894年-1988年]

丁治磐为[公元1894年-1988年]

  丁治磐(1894—1988),字似庵,江苏省东海县城北富安村人。1912年3月考入江苏陆军讲武堂步兵科一期,11月毕业授少尉,分在陆军第十六师赵念伯(赵声的弟弟)旅任长。1946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6月3日中午,蒋介石夫妇由北平飞抵济南。在空军第九战区司令部设行辕,召见山东国民党军政首脑王耀武、丁治磐(第二绥靖区副司令长官) 。1949年共产党军发起渡江战役,南京被攻陷。丁治磐竟成了民国末任江苏省主席。丁治磐收集地方残部整编为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一军,败走舟山群岛,并于1950年5月率部撤往台湾。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衔。
   1894年1月19日(清光绪十九年十二月十三日)生于一个“世守儒道”之家。祖名作黼,父名子孝,皆擅诗文。清末受完整古文教育,诗赋古文书法皆有根基。一次,其祖父适见拾花落入砚池,便以“砚池落絮”征对,治磐即以“墨海扬花”应答。辛亥革命前夕,丁在南京江南高等学堂始业未久,风云突变,许多同学投笔从戎,他也随之投入顾忠琛部。1912年3月考入江苏陆军讲武堂步兵科一期,11月毕业授少尉,分在陆军第十六师赵念伯(赵声的弟弟)旅任排长。次年秋,“二次革命”失败,散归故里。1914年欧战爆发,中国准备参战,他被召回入伍,在江苏陆军军官教导团正班一期进修。1916年11月毕业后供职陆军七十六混成旅步兵一五一团(旅长张仁奎,兼通州镇守使),驻防南通、海门一带。
  由于他文武兼资,晋升极快,从上尉连长、少校营长至1925年春任中校主任参谋。不久又任陆军第二十三师(徐源泉部)上校参谋长。1928年冬,徐源泉的第六军团缩编为第48师,丁随师调往河南、湖北地区。1929年12月,唐生智举兵反蒋,徐源泉接任国民革命军第10军军长,丁也升任军参谋长。中原大战期间,他参加临颍、许昌、漯河、陈州、扶沟、洛阳诸役,积功获三等宝鼎勋章。并于1931年2月在漯河加入中国国民党。1931年5月,他调任第10军41师121旅旅长,先后率部参与“围剿”洪湖和鄂豫皖苏区。6月,他与徐向前部激战于鄂东洗马畋,达五昼夜才解除威胁,由此又获二等宝鼎勋章。1933年10月,进入陆军大学第十二期深造;1936年11月毕业后回任第10军参谋长。
  抗战初期,任第41师师长,参加南京保卫战,负责防守南京以东栖霞山阵地。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7月率部在武汉外围王家牌楼与日军激战三昼夜,击破其一旅团,使其全盘战略运作受挫,因功获陆海空军一等奖章,晋升为陆军中将。1941年8月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丁率部侧击由岳阳南渡新墙河-汨罗河向长沙进犯的日军第13师团,斩获甚众。12月又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率部攻击在北部东犯长沙之日军第六师团,突破其攻击线,使长沙转危为安。1942年初擢升任国民革命军第26军军长。在1944年秋冬的桂柳会战中,因指挥所部第26军作战不力,丢失柳州,丁被撤职留任。1945年5月复职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李玉堂)兼第26军军长。8月间,时驻越南的日军向广西桂林方向撤退,第26军奉命协助盟军截击,双方激战至8月14日,击毁日军战车30余辆,后因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战斗才全面结束。丁因此获美国银橡叶自由勋章。
  抗战胜利后,因丁有过与美军亲密合作的经历,即调任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司令官王耀武)兼青岛警备司令和行政长官,担任青岛一带防务。1946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6月3日中午,蒋介石夫妇由北平飞抵济南 。在空军第九战区司令部设行辕,召见山东国民党军政首脑王耀武、丁治磐(第二绥靖区副司令长官)、李仙洲(第二绥靖区副司令长官)、夏楚中、何思源、庞镜塘、臧元骏(三青团山东省支团部主任)、裴鸣宇、贺执圭(第二绥靖区司令部参谋长)、李弥(第八军军长)、霍守义(第十二军军长)、陈金城(第九十六军军长)、陈宝仓(-第四兵站总监)、杨宝琳(山东省妇女会主任)等人 。1947年秋,他配合鲁东国民党军第一兵团范汉杰部,向胶东-部进行报复性围攻,先后占领龙口、烟台、威海卫等战略要地。12月被国民政府任命为胶东地区的党政军首领,成为国民党政府与美第七舰队之间的主要联络人,备受第七舰队司令柯克上将和白吉尔中将的推崇。1948年秋,行政院长翁文灏核定江苏省政府改组名单时,调任丁接替王懋功为省府主席兼保安司令。后来又委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司令汤恩伯)、国民党江苏省党部主任委员。1949年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南京解放。丁竟成了民国末任江苏省主席。丁收集地方残部整编为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一军,败走舟山群岛,并于1950年5月率部撤往台湾。 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衔。
  民主革命时期,历任江苏第67混成旅营长、副团长。后任直鲁联军徐源泉部队团长、旅长、参谋长。
  大革命时期,北伐战争时,成功地随徐源泉部加入国民革命军。
  抗日战争时期,因在王家牌楼破日军一旅团。于1939年晋升为陆军中将,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师师长,参加了京沪、武汉(大别山)、第一次长沙等会战。1942年升任陆军第26军军长,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直辖部队,奔战于第三、第九战区。抗战胜利时在湖南省衡阳受降。
  解放战争时期,任青岛市警备司令。1948年调任江苏省政府主席,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副总司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初率残部退守浙江省舟山县嵊泗列岛,5月中旬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军98师全面清剿盘踞嵊泗列岛的国民党武装残匪。在解放嵊泗列岛前夕,携带随从和家眷等撤离嵊泗去台湾。赴台湾后被聘为“国民政府国策顾问”,致力於国防学理之研究。后脱离军界,任“中华学术院”诗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以诗词、古文、书法自遣。潜心于诗文书画,擅作对联,爱好刻印。早年习文学,应科举善为诗文,书宗二王,旁及中唐李阳冰、李北海、米芾,兼习颜真卿各帖,进出汉魏之间,用笔流畅而凝重,风神潇散,以气势见长,自成一家风格。又精篆刻,早年曾参南通状元张謇幕府,受其指点尤多,为一代大家。
  1945年以协助同盟国作战有功,荣获美国银橡叶自由勋章。1988年因病在台湾逝世,享年94岁。著有《补闲斋集》等。
  
同年(公元189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