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辽宁省> 鞍山市> 海城人物

丁贵堂

[公元1891年-1962年]

丁贵堂为[公元1891年-1962年]

  丁贵堂,字荣阶,清光绪十七年即1891年11月18日生于辽宁省海城县。
  童年帮助父兄务农,10岁入私塾读书,继在本县小学堂就读。宣统二年即1910年于奉天高等学堂毕业后,在奉天东关小学堂教书。1912年春,考入奉天政法学堂,后转考北京税务专门学校,于1916年3月毕业。同年7月,被派往安东海关任见习生,次年8月升任帮办。
  1917年秋,调北京总税务司署从事打字,1923年升为汉文科帮办。他自到海关后,对洋人蔑视我国主权的跋扈行径甚为不满,曾几次与洋人发生争吵,富有正义感。曾联合总税务司署的中国职员与洋人交涉,争得了房贴和煤贴。1929年春,他任总税务司署汉文课代理税务司,于次年又实授为汉文科税务司(此职一向均由洋人充当),后来又参加“改善关制审查委员会”。该委员会确定了停止招收外国海关职员和实现华洋职员平等的规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继任总务科税务司。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签订后,他-改任不管科税务司。他在全国海关中发起爱国捐献运动,以资助东北抗日救国会和抗日军队,自己带头捐款5万元慰劳抗日将士。1933年任全国海关洋员及见习员口试专员。1934年4月至1935年2月任总税务司署总务科税务司(相当于秘书长)。1935年春,改派为欧美关政特派员,9月返国后复任总税务司署汉文科税务司。1937年1月,被国民政府财政部委任为战时助航设备管理委员会委员。1937年11月上海除租界以外沦陷后,他负责筹划将总税务司署内迁重庆,遭到日本侵略者的阻止。总税务司署曾将华北日本侵略军进出山海关和长城各口的情况密告国民政府。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占租界。1942年3月29日,日本宪兵队以反日 罪逮捕了丁贵堂等人。经过1个月的严厉审讯、辱骂、殴打
  ,他始终拒不承认是“ 行为”。日本宪兵队在无证据的情况下,只得将其释放出狱,但仍受日伪暗中监视。年底,他佯称“血压增高,心脏病复发”以告假去老家养病为名,穿越日伪-线,辗转去内地,于1943年2月抵达重庆。1943年3月,出任总税务司署总务科税务司。6月,总税务司梅乐和辞职后,他被委派为代理总税务司,此乃中国关员首次执掌海关领导权。然而,国民政府财政部却在2个月后委任美国人李度为总税务司,他屈任副总税务司。10月,国民政府财政部委派他兼任专员,前往新疆筹建海关,于1944年2月设立迪化(今乌鲁木齐市)海关,并兼任该关税务司。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被财政部委派为“京沪区财政金融特派员办事处”专员,负责接收京沪区海关,并兼任江海关税务司和浙海关税务司及上海浚浦局局长。1946年冬,被调回总税务司署,李度委任英人白立查为江海关税务司,他奉命向白立查交卸。上海区海关员工在5次怠工、-的斗争中,丁贵堂均予以同情。总税务司李度曾勾结国民党特务、-以武力镇压职 动,丁贵堂与其他进步人士从中干预,避免了流血事件发生。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丁贵堂毅然宣布自己留沪,并敦促李度电令各关不得撤退,不得运走档案,不得汇走税款。在中共地下组织的领导和海关广大员工支持下,对国民党电令远东最大的挖泥船“建设”号开往台湾采取消极拖延之策,竭力保护关产。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汤恩伯以拖延执行征调海关船只命令为理由,下令逮捕他,后因解放军兵临上海城下,汤恩伯仓皇撤离,他才幸免于难。解放后,他积极协助上海市军管会顺利地接管了总税务司署、江海关和浚浦局。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海关总署副署长、海关管理局局长,参与主持人民海关的建设。由于他熟悉海关事务,毛泽东直呼他为“丁海关”。1951年,加入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中央委员和民革北京市委常务委员。1954年、1959年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届的代表。
  1962年11月21日,丁贵堂因糖尿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72岁。
同年(公元189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