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开封市> 杞县人物

陈树芳

[公元1922年-1988年]

陈树芳为[公元1922年-1988年]

  陈树芳(1922~1988),回族,生于河南省杞县城一个两世名医家庭。青少年时代先后在杞县初级小学、杞县私立大同小学、中学学习。1938年参加豫东抗日游击三支队,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初他在亳(县)北芦家庙夜袭伪军战斗中,冲锋在前,毙敌5人,缴获机 1挺,受到部队嘉奖。继又参加歼灭伪军袁天柱、曹大中部的战斗,由于表现突出,晋升为连指导员。
  1943年他调任新四军四师特务营组织干事。翌年8月随四师主力西进,参加收复津浦路西,重建豫皖苏边区的历次战斗,其中包括歼灭日伪军的小朱庄(属萧县)、八里庄(属夏邑县)战斗及歼灭国民党汤恩伯部暂编十四师、三十师、骑八师的保安山(在永城县)战斗。年底又奉命到亳县组建地方武装,先后任县总队教导员、营长等职,在战斗中扩充力量,改善装备,使县总队迅速发展为一支拥有5个连,400余人的地方武装。
  1946年8月,国民党新五军向豫皖苏根据地发动进攻,他带领县总队配合主力作战,在掩护后方机关和群众转移的历次战斗中屡建奇功,多次受到上级表扬。后因身患重病,经组织批准返里休养。陈树芳病愈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被分配到杞县阳NB158区任文教助理。在他的努力下,很短时间内就办起了一所有6个年级,300多名学生的阳NB158完全小学。为解决师资不足,他又亲自担任体育、音乐课。其后他又负责建了十余所初小,并开办了农民夜校和妇女识字班,使这一地区的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1953年春,豫东地区发生一起民族纠纷,数以千计的回族群众聚集于太康、宁陵两地,大规模的民族械斗一触即发,形势十分严峻。陈树芳接受组织派遣,只身前往闹事中心--太康县清真寺内,以一个回族干部的身份,设身处地向阿訇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做了大量的说服动员工作,化解了这场民族纠纷。
  1958年组织上抽调他参加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筹建工作。当时其母年逾古稀,两女尚未成年,妻子又在外地工作,家庭十分困难,但他毅然赴任,并立即投入自治区文教事业的筹建工作中,组建了宁夏文联、宁夏电影制片厂等单位,并任电影制片厂党委书记兼厂长。他团结那些来自上影、北影、长影的编导和演员,使之专心边疆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拍出了宁夏自治区有史以来第一部纪录片,将宁夏风貌介绍给全国人民,鼓舞了边疆建设者们的革命热情。1960年他调任自治区文教厅办公室主任,参加宁夏大学、宁夏医学院的筹建工作。为解决生源和师资不足问题,他亲自回河南动员学生报考宁夏地区高校,又特意招收河南二百多名师范、高中毕业生去宁夏担任中小学教师。
  1962年3月,陈树芳调回河南,先后在省委文教部、宣传部工作。"文革"开始后,他被诬为叛变分子,下放农村劳动改造。1977年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先后任省知青办宣传处负责人及省农委科教处处长、省委宣传部宣传处长等职。在农委工作期间,他提出了"在全省建立农业技术学校,培养农村科技人员,加快推广和运用农业科学技术"的工作方案,为促进河南省各级农业院校的恢复和发展,调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起了很大作用,并在很短时间内建起全省第一座农业展览馆,为农业科技成果展览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1981年后,陈树芳历任河南省广播事业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广播电视厅顾问。他在抓全省无线广播发展的同时,大抓农村有线广播。为实现全省农村广播"三化县"(信号传输专线化、机房设备正规化、喇叭安装标准化),他从山区到平原,涉足全省的多数县市和乡镇。1988年4月,他虽已身患重病,但为了完成许昌县有线广播建设任务,仍两次到县、乡指导工作,直到该县建成"三化县"的庆祝活动结束后才住进医院。住院期间,他还时时挂念着河南的广播电视事业,曾利用治疗间隙数次回郑参加党组会议和新闻系统技术职称评定工作,即使病危弥留之际,仍不忘向前来探望他的同事们询问彩电工程进展状况,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1988年去世。

同年(公元192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