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镇江市> 丹徒人物

陈庆年

[公元1862年-1929年]

陈庆年为[公元1862年-1929年]

   陈庆年(1862—1929),字善余,辛丰乡西石村人。父樊恒,清太学生,一生任塾师。陈自幼随父读书,12岁就师于高公书院,好研究文学,经史百家无所不读。21岁补县学生,寓居金坛,常在书店看书,发现多年企求而未得者疾读牢记,返寓苦忆而录于纸。清光绪十二年(1886),录取江阴南菁书院,为院长甬东大经师黄元同、清末著名学者王益吾所赏识。取得优贡生后,不复追求功名,以热中科举、猎取富贵为可耻;而悉心治学教书,终身从事文化教育事业,先后在江苏、湖南、湖北讲学近40年。清光绪二十三年至武昌,见两湖总督张之洞论学,张大喜,对左右说:我今天才真正实现延揽人才的心愿,遂聘至两湖书院讲史。陈撰史作多部,均属上乘,尤以《兵法史略》为最。张通夜研读,击节赞赏。时京师大学(即北京大学)初创,张冶秋尚书函聘北上主持,被婉言谢却。清光绪三十年,端方任江苏巡抚,以桑梓之义劝其东归,而陈苦于久在异乡,遂返镇江。张挽留不成,怏怏若有所失,曾说“他人以湖湘子弟失名师为惜,吾以良史中断为可惜也”。次年,端方调任湘鄂,聘其为湖南省学务提督并筹建长沙图书馆,推辞未准,锐意经营,是我国最先以图书馆命名的藏书机构。
   他后任湖南高等学堂监督,规划校事,不遗余力;亲主财务,不私一文。学部大臣奏调入学部办事,辞以亲老不能远离。曾对人说:我一书生,百事还可勤奋对付,唯独不会做官,官场的逢迎屈节,我做不来。不久辞湘事东返,于焦山松寥阁为端方编《列国政要》。清光绪三十三年,主江楚编译局和江南图书馆事,著《辽史讲义》、《陶隐居年谱》、《西石城乡土志》。时日本人在中国境内四处窥探,争购中国古书。适杭州丁氏欲售其藏书,陈闻讯捷足先得,使丁氏数十万卷免沦东瀛。端方主两江总督时,日商占我东沙岛,清政府与之力争。陈愤疾之余,遍阅海道各书,终得雍正间陈伦炯《海国闻见录》的沿海形势图,证明此岛雍正间已属中国区域,遂上 书端方;端方据此陈述,日人始折服。辛亥革命后,其学生黄兴留守南京,挽其仍主江南图书馆兼南京图书局局长,以体衰亲老辞之。民国8年(1919)得中风,赖举家悉心护理,次子健侯精心治疗,得以维持10年。病中犹学习撰述不辍。后因急性心肌梗塞,医治无效,于民国18年6月3日晨逝世,葬于丹徒白兔山枝赵家湖祖坟,唐文治撰《陈君善余墓志铭》,柳诒徵书墓志铭文。其生平著书校籍共千余卷,尤以《西石城风俗志》、《润故述》、《丹徒农事述》等,对研究丹徒县历史、经济文化、风俗人情,都有一定参考价值。生前曾于镇江市磨刀巷住宅东首建“传经楼”,又名“横山草堂”,藏书数十万册,惜于“文革”中遭劫殆尽。
  
同年(公元186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2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