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威海市> 荣成人物

周厚刚

[公元1924年-1951年]

周厚刚为[公元1924年-1951年]

  周厚刚,1924年生于山东省荣成县宁津乡南港头村。1946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副指导员、参谋、连长;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1年6月13日傍晚,在金化以东的万山群里,微风吹动,夜雾徐降,五连连长周厚刚带领全连的勇士们迈着矫健的脚步,踏上了那块标高785公尺的高地。他站在一棵大松树旁,环顾四周。阵地背后,是一片低矮的小丘陵地;再望远处,就是那条从金化到金城的公路;迎面便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和785高地仅仅相距1000多公尺的三天峰。现在,高高的三天峰上盘踞着敌人两个团的兵力。周厚刚合上发酸的双眼,眼前浮现出自己在团指挥所里接受任务时的情景。
  团长指着地图上的785高地:“这是个扎在敌人嗓子眼上的钉子。敌人会想方设法除掉这个使他不舒服的钉子。然后,骑在它的背脊上,控制西北一带小高地,配合西线的敌人占领金化、金城,逼近我们‘蜂腰’一线,来完成美国‘将军’们‘闪击战’的计划。周连长,记住,你们的任务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拖住敌人,并要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把785高地变成敌人的坟墓!”
  “要想尽一切办法去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周厚刚默默复诵着团长的话。
  突然,三天峰上的敌人正发出一颗红色的信号弹,接着是一阵排炮,炮弹落在高地右侧0了。
  周厚刚回过头来,看了看战士们,战士们有的背靠树桩,席地坐着;有有在咒骂着敌人;有的遮着烟头的火光在抽烟;还有的低垂脑袋在打呼噜。眼前的情景告诉周厚刚;战士们乏力了。他完全懂得战士们所以疲劳的原因:在第五次战役的40多天中,吃不到油、盐,用野菜拌着炒面充饥;没有房子住,就住在雨布下面,大家挤在一起忍受风吹雨淋;每天从天黑到天亮,用两条腿追赶美国鬼子的十-卡车。
  周厚刚心疼地看着大家,应该让大家稍微休息休息。他又一转念:在战斗里,指挥员对战士真正的爱护,是不使他们遭受无代价的流血和牺牲,决不能这样干等下去。
  东山上升起一轮月亮,周厚刚集合起部队。战士们瞪大眼睛,听他布置任务:“为了守住这条通向金城、元山的公路,为了消灭那帮企图利用这条公路来进攻我们的美国鬼子,我们必须要有坚固的阵地。我们要连夜动起手来……”
  连长讲完话,五连的战士们,提着铁锹、十字镐,迅速行动起来。
  夜深了,周厚刚穿过崎岖的山路,攀登阻道的岩石,在这2000米长、800米宽的阵地上巡视。他留心察看战士们修好的每一处掩体和工事,直至满意才去休息。
  16日,在阳光拨开晨雾的时候,敌人的炮火开始发射。霎时,785高地笼罩在滚滚烟尘中。
  炮击稀疏了。李承晚伪军十七联队的两个连,在三天峰脚下集结后,向五连阵地正面和左侧展开了佯攻,而绝大部分的兵力,在八班防御阵地的山底下运动。
  李伪军张牙舞爪地冲了过来,朝着志愿军乱打枪。八班副班长王炳谦喊了声:“打!”战士尹国宝的手 ,一股劲地直往下摔。大家也和他一样。只听得敌人直着嗓子嗷嗷叫,不过,他们是越叫越远了。
  周厚刚放下望远镜,拿起步话机,问王炳谦:“杀伤敌人多少了?”这一问,可难住了王炳谦,他望望山下,老老实实地回答:“连长,他们都跑回去了。”
  周厚刚一听这情形,就立刻要他们趁敌人整理队伍的空隙,在堑壕里召开小会。
  周厚刚赶到八班阵地。他一走进工事,随手检查了每个战士的0,然后责问:“为什么没有打倒敌人?”
  尹国宝吞吞吐吐地说:“因为太远。”
  “为什么太远?”
  “我看到敌人上来,就有些沉不住气,敌人还没有靠近,我就打了。”
  周厚刚严厉地说:“打阻击嘛,不是要你们吓唬敌人,而是要去歼灭他们!要不,这些鬼子回去吃了一顿饭,又来了!”
  敌人的炮弹在堑壕上空飞过,山下还有吹哨子的声音。周厚刚的目光向大家的脸上扫了一下:“记住,这一次,不是再要敌人丢下钢盔,而是要他们留下尸体!”
  敌人第二次进攻又开始了。八班同志接受了教训,都紧紧地盯着敌人,有的人还摇着手,互相约束着:“等敌人爬近一些!”当敌人爬进到30公尺以内,轻机枪发射,手 在敌人群中0。这回,在八班的阵地前,留下了八具敌人的尸体。
  天将黑,李伪军插着带树叶的伪装,借着暮色的掩护在向志愿军前沿阵地偷摸过来。
  八班的战士早就准备好了。他们先用枪打了几个“活靶”,等敌人靠近到20公尺时,手 就像一阵冰雹落在敌人堆里。敌人支持不住,扔了0就往山下滚。八班同志乘机出击。王炳谦带着一个小组跳出工事,撵在敌人后面,端着自动枪狂扫了一阵。于是在五连的阵地前面,敌人又丢下了40多具尸体。
  天黑,周厚刚回到观察所里。他总结了这一天的战斗:敌人被打死了很多,我们的弹药消耗也不少。这是一个严重问题。他想:整个战线,都急需弹药,可是有些战士却看不到这一点,他们不懂得在大规模的连续战斗中节省弹药的重要……要教会他们用最少的弹药,去杀伤最多的敌人。
  为了使自己的想法变成事实,周厚刚编了一道口诀:敌人来一个班,给他一包0;来七八个,给他一个 ;来四五个,给他一个手 ;来两三个,用“八粒快”打。
  这口诀像风一样在阵地上传开。战士们就拿它来作杀敌立功的竞赛标准。他们仔细地查看着冲来敌人的数目,然后决定用什么样的家伙。这一招果然有效:战士朱顺堂,用一颗手 炸死了四个敌人;四班长倪友,用一包0炸掉敌人一个班。
  狡猾的敌人,在17日夜里偷偷地运动到五连的阵地前沿;到了第二天拂晓,趁着迷雾,分五路进行攻击。激战又开始了。
  在紧急的情况下,连指挥员分了工:副指导员张文义到前沿去,连长周厚刚赶到二排丁和的重机枪小组那里。
  重机枪工事被冲上来的敌人用手 炸坏,射口被堵塞了。丁和的半个身子埋在土里,腰上负了伤。周厚刚接过重机枪,冒着暴雨似的飞弹,带着丁和,转移到早已准备好的重机枪预备阵地里继续作战。周厚刚命令丁和用重机枪射击敌人的后续部队。重机枪狂喷着火舌,子弹像泼水一样浇在敌群里。
  周厚刚用机枪把敌人优势的兵力切成两段,减轻了前沿阵地的压力。可是,有的敌人已经跨进了八班的交通沟。王炳谦急中生智,他指挥全班跳出交通沟,采取“关门打狼”的办法,把敌人压的交通沟里,用自动枪直往里扫。敌人一个跟一个地倒在交通沟里。
  敌人连续四天的猛烈攻击,都被五连的勇士们打败了。20日起,恼羞成怒的敌人,妄想使用炮火来歼灭五连的钢铁战士。
  敌人在三天峰上新开辟了一条道路,专门运来了三个炮兵连,对志愿军的山头进行直接轰击,一轰就是三四个小时。在上空,敌机不断投掷 和油弹。785高地上,炸出无数大大小小的弹坑;原来是青松绿草的山头,现在铺满了焦土末和被炸得粉碎的小木片;一人多深的交通沟也给摧平了。有时,掩蔽部被震塌了,战士们连人带枪被压在土下,但他们马上又从土里钻出来,拍掉身上的尘土,继续拿起枪来战斗。敌人的炮轰了这么久,可是五连的阵地,依然如钢铁一般。
  面对敌人的狂轰乱炸,周厚刚冷静地研究对策,想:“光被动挨打不成,必须要主动出击,决不能让战士用血肉去跟炮弹拚!”他把一把捏得紧紧的砂土,啪的一声,摔得粉碎。
  周厚刚毅然决定:用连里仅有的五门小炮来压制敌人的大炮。
  第二天清早,周厚刚从观察所到小炮阵地上去。他胸前挂着望远镜,身上披着一件烧去半截袖筒的夹衣,蹲在炮班战士的中间,像是在跟他们谈家常一样:“你们都是老炮手了,我来出个题,看你们答得上答不上?”
  “行!”一个战士说,“连长,我们一人答不上,咱们一伙火,凑也凑上了。你出题吧!”
  “我们要用五门小炮来压制敌人的三个炮兵群,你们说能行吗?”
  战士们都仰着头看着连长,一时找不出答话来。谁都知道,近距离射击连续-一旦被敌人发现我炮兵阵地,后果不堪设想。
  “能!我们一定能压制敌人的炮火。”周厚刚说话的声音显得特别自信而有力。“是炮兵都懂得这个道理:双方同时-,山谷里声音混杂,敌人难以找到我们小炮的目标。而我们呢,就可以抓紧这个时机,大量杀伤敌人,压制敌人的炮火……”
  “我们一定要把敌人的炮火压住!”炮班的战士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雾散了,敌人的排炮又开始轰击,周厚刚亲自在观察所观察着。敌人炮弹出口的地方,冒出一阵黄烟,周厚刚就向炮班班长严厉地命令:“三号目标,三号目标,命令你们五门炮,要一个声音打出去,不准有偏差!”
  炮班长胡治安检查了再检查,一声命令,五门炮同时齐放。周厚刚看到敌人的炮阵地上冒起黑烟,命中了目标,高兴得直向营部的电话机叫着:“参谋长,打中了,打中了!”
  在这以后的很长时间内,敌人的大炮一直没有吭气。
  22日,这是五连坚守在785高地上第七个白天。敌人恢复了密集的炮火,六个小时向五连阵地打了1200多发炮弹。高地上的土屑石块成了焦黑的烟尘,混在满山的火焰里,滚滚飞向天空。当炮击停止的时候,敌人又动用了两个营的兵力,像把钳子一样,向八连和五连的结合部猛攻。很显然,敌人是企图割断这两个连的联系,往金城方向的公路穿插。
  一路敌人,在八连顽强的抗击下,停止前进。另一路敌人,一个个蜷缩着双肩,一步、半步慢慢地爬向五连的山头。他们遭到了五连的连续打击,不再像开始那样气势汹汹了。
  五连的战士们牢记着连长说的:“以少胜多”的战术,用0、 和手 来消灭敌人。敌人成班成排地以一线式队形向上冲来。于凤之和李光元一手提着装有手 的口袋,一手从口袋里掏出手 来,用嘴咬开盖子,一个接一个地把手 投向敌群。
  “打跨敌人的攻击!”
  “坚守785高地!”
  “把大山变成敌人的老坟!”
  战士们高声呼喊着,奋勇地抗击着敌人。直到太阳落山,穷途末路的敌人,无奈何,只得把前队改为后队往回收缩,并派出一部分人,在火力掩护下来拖死尸和伤员。
  就这样,五连在连长周厚刚的直接指挥下,固守785高地八昼夜,击退敌人进攻40多次,打死敌人600多人,杀出了志愿军的威风。五连荣立集体一等功。就在五连胜利完成任务,奉命转移下来的第三天,因埋设 失事,周厚刚不幸光荣牺牲。
  1952年8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决定,为周厚刚追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他“一级英雄”的称号。
  同年(公元1924年)出生的名人:

王希强 (1924~1947) 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
陈德忠 (1924~1951)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
李安仁 (1924~1947) 山东省潍坊市安丘
刘坤 (1924~1985) 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
朱正科 (1924~1982)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
+ 更多公元192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1年)去世的名人:
邵恒浚 (1870~1951)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
李耘田 (1929~1951) 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
刁子仁 (1919~1951)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
陈德忠 (1924~1951)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
张雪岩 (1901~1951)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
丁明 (1911~1951)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
+ 更多公元1951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