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盐城市> 东台人物

周法高

[公元1915年-1994年]

周法高为[公元1915年-1994年]

  周法高(1915.9-1994.6.25)
   字子范,号汉堂,江苏东台人。著名语言文字学家。
  早年读中学时,曾寄居姑父著名学者王伯沆家,受其影响,对国文产生浓厚兴趣。高中时参加全校作文比赛,获第一名。1935年高中毕业,同年考入中央大学中文系,在小学和文字学方面用力甚勤。1937年抗战爆发,随中央大学迁至重庆沙坪坝。1939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取西南联大之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导师为著名音韵学家罗常培、丁声树。1941年毕业,获文科研究所硕士学位。毕业后考入中央研究院,任语言组助理研究员。1933年与董同龢赴成都调查方言。 抗战胜利后,1946年随史语所复员南京,同年兼任中央大学副教授。1947年,与董同龢一起获得中央研究院杨铨奖金。1948年升为史语所副研究员。1949年赴台,同年兼任台湾大学教授。1953年升为史语所研究员。1955年,任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历时三年。1962年,任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客座教授。1963年,任美国耶鲁大学客座教授。1964年至1976年,应聘为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讲座教授、主任、研究院中国语言及文学部主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同年9月,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71年,被推举为美国语言学会荣誉会员。1981年、1984年分别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第十一届、第十二届评议会评议员。1985年,自香港中文大学退休,同年应聘为台湾东海大学讲座教授。1994年6月25日,因心脏衰竭,逝世于台中东海大学寓所,享年八十岁。
   周法高主要从事语言学、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音韵学方面,学士论文为《经典释文反切考》、硕士论文为《玄应音研究》,进入史语所后陆续写了几篇音韵学方面的论文。语法方面,根据美国结构语言学派的语言理论,写成《中国古代语法》,分造句编、称代编、构词编三册,共约120万字,堪称中国古代语法之巨著。文字学方面,所主编的《金文诂林》、《金文诂林补》和《金文诂林附录》,是古文字学的重要参考工具书。
   主要著作:《中国古代语法》、《中国语文研究》、《金文诂林》(主编)、《周秦名字新诂汇释及补编》、《颜氏家训汇注》、《广雅索引》(主编)、《广雅疏证引书索引》(主编)、《周法高上古音韵表》、《说文通训定声目录周法高音》、×斋诗注校笺》等,有《汉学论集》、《中国语言学论文集》、《中国音韵学论文集》等;有论文一百余篇,主要有:《广韵重纽的研究》、《金文零释》、《西周年代新考》、《西周金文断代的一些问题》、《武王伐纣的年代问题》、《论金文月相与西周王年》等。
  
同年(公元191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