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济宁人物

张凡

[公元1915年-1984年]

张凡为[公元1915年-1984年]

   张凡 (1915-1984),原名张文华,曾用名张也农,回族,山东省济宁市人。1938年2月肄业于西北联合大学,同年4月就读于陕北大学,并加入中国共党。曾任晋绥青年联合会组织部长,晋绥新民主主义教育实验学校副校长。1947年4月,作为解放区青年代表团成员出国到捷克斯洛伐克,同年12月回国。1948年5月,任中央团校副教育长、教育长。1951年2月任共青团中央组织部长。1952年12月任沈阳冶炼厂厂长。
  1955年,他到平房出任国营101厂(东北轻合金加工厂)厂长时,正逢工厂兴建伊始。他以清醒的政治头脑、炽烈的革命热情、渊博的科学知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平易近人的朴素作风,团结干部、尊重人才,率领云集四方的万人建设大军,掀起了兴建全国第一座大型铝镁合金加工厂的0。仅用两年多的时间,在平房建起了一座全国最大的铝合金材料加工基地,成为全国群英会先进集体。张凡在101厂任职期间,生活简朴,廉洁奉公,一身布衣,一个军用背兜,一台自行车,在炉前、在工地、在高塔上和地沟里,到处都有他的身影,与工人形影不离。他文学造诣颇深,尤工于诗词,常以诗赋讴歌生产建设、人民生活。1957年,在工厂开工生产后的第一个年头,哈尔滨遭受几十年不遇的松花江特大洪水袭击,他率领工厂数千抗洪大军冲上松花江10里长堤与洪水搏斗,受到省、市委的表彰。抗洪胜利归途中,他即兴赋词,颂扬党领导人民战胜洪水的丰功伟绩。在《一剪梅·凯歌》中写道:"胜利归来喜渡江。旗帜飘扬,鼓乐铿锵。驯顺洪水泄东方。皓皓秋阳,艳艳霞光。万众弦歌争颂扬。党的光芒,士气高昂。人民祖国寿无疆。保卫梓桑,建设家乡"。
  张凡在101厂工作期间,功勋卓著,深受干部和职工爱戴。1958年8月调任黑龙江省冶金机械厅厅长,后任中共中央东北局计委副主任、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冶金工业部副部长。他在七机部工作期间,尽心竭力,为中国航天事业积极工作,"文革"中深受林彪、-的破孩,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始终保持乐观主义精神,积极进行斗争。他衷心拥护、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一中全会以后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党的十二大确定的战略目标充满信心。1979年调任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后,知难而进,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日夜操劳,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张凡一生中,给后人留下了50多首革命诗词,这些宝贵精神财富,将激励着平房人民前进。
同年(公元191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4年)去世的名人: